【CUMask.深度】從派錢到派口罩 市民究竟要填寫多少登記表?

撰文:程雪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宣佈兩個全民派發口罩的計劃:其一由創新及科技局牽頭,香港市民持有效身份證進行網上登記,便可獲發可重複使用的「銅芯抗疫口罩」(CuMask);其二則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負責,派發在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下生產的首批3000萬一次性口罩,無需登記。一項派口罩的工作,卻要勞動兩個部門,但美其名曰「免費」的背後,政府究竟能否善用公共資源,避免浪費公帑?

政府免費派發口罩 天下真有免費的午餐?

儘管政府聲稱向全港市民「免費派發口罩」,然而無論是研發生產,還是登記派發,都沒有「免費的午餐」。創科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指,政府為「銅芯抗疫口罩」從防疫抗疫基金中預留8億元,有關款項實報實銷。而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總支出預計為15億元,其中資助總額最高為5000萬,政府包銷口罩開支預計14億4000萬,同時撥款生產力促進局最高為1000萬,用於必要時快速建立生產線和管理資助計劃。這些錢花在哪裡?有無做到物盡其用?

政府為「銅芯抗疫口罩」從防疫抗疫基金中預留8億元,有關款項實報實銷。(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可重複使用的「銅芯抗疫口罩」由研發到生產再到派發,都由創科局一力牽頭。「銅芯抗疫口罩」專利設計于2017年,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開發,獲得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此次政府與研發中心合作,利用防疫抗疫基金,改良技術並迅速投入量產,以供市民使用。創科局局長薛永恆因此標榜抗疫口罩「本地研發、本地應用」。他還表示,口罩人人有份,手續簡單;市民可以登入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專門為此次開發的登記系統進行登記。6日上午七時,政府開放網上登記,截止今早9時,已有240萬人登記。蔡永恆稱,香港郵政會在成功登記後約兩星期內上門派遞口罩。

而「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則是由特區政府為應對口罩供應短缺,促進本地口罩生產,同時建立存貨穩定市場而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該計劃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負責管理及擔任秘書處,有關申請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負責審批。目前,20條生產線資助配額已滿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隨着計劃落實,政府會與市民共享有關口罩,首批3,000萬口罩會分贈所有香港市民。預計下月底開始,政府會經由香港郵政向每戶派發一包十個口罩,市民無需登記或排隊,但暫時未有具體安排。

「銅芯抗疫口罩」專利設計于2017年,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開發,獲得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創科局負責與研究中心合作開發可重複利用口罩,商經局負責審批本地口罩生產計劃申請,這一分工原本無可厚非。但同樣是派發口罩,為何需要勞煩兩個部門重複運作,而非一個部門統一協調實現資源整合利用?例如一次性口罩的派發,若通過香港郵政向每戶派發一包十個的方式發放,暫且不論每家每戶人口多寡造成的資源浪費與分配不均,僅科創局花費重金打造的網上登記平台業已淪為用過即棄的一次性用品,其中浪費的人力物力,更是難以估計。以此足以窺見港府見步行步,並無遠見。

一人一個,就是公義? 中央系統離我們有多遠?

階級固化嚴重,貧富差距兩級的香港,不同階層的市民對口罩的需求亦有不同。而港府不動腦筋的「一人一個」「一戶一包」的派發策略,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社會公義,照顧到最需要的人群?小到一個口罩,大到一人一萬塊的「等額派錢」,無不反映了港府施政邏輯:花錢省麻煩。

要做到按需分配,固然需要繁複且行政成本高昂的資格審查,但這是追求「公平正義」的政府不容推卸的職責所在。以新加坡為例,通過政府網站個人服務平台,居民可憑身份證(IC)或准證號(FIN)註冊個人賬戶SingPass。無論是公積金(CPF)、租屋申請、報稅、註冊、結婚、簽證等日常事宜,還是「與民共富」的福利政策,都可以通過這一賬號進行操作,無需另外登記。同時,政府有效利用通過該系統建立起的居民信息數據庫, 能夠按照國民收入劃分派發金額,實現「貧者得越多,富者得越少」,令最有需要的人獲得最多幫助。

派錢、派發口罩需要重複進行信息登記,凡此種種不但徒增公帑開銷,亦不便於居民日常生活。(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反觀香港,申請綜援、輪候公屋需要填寫一個又一個表格,派錢、派發口罩需要重複進行信息登記,凡此種種不但徒增公帑開銷,亦不便於居民日常生活。自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財政預算案》宣佈派發一萬元後已有三個月之久,惟時至今日政策落實仍停留在銀行與政府電腦系統對接階段。陳茂波於網誌中稱,政府將於六月底接受市民登記,七月中旬開始派發,估計八月底大部份申請人可收到款項。問題是,疫情影響下,香港經濟深度衰退,而受衝擊最為嚴重的底層市民卻仍要等月余才能拿到這筆「救命錢」。本為紓解民困的政策,究竟有無體恤市民的燃眉之急?

剛離任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早前在立法會特別財委會中表示,現時所花的時間是在派錢系統和擬備流程等,並稱由於《隱私條例》嚴格,不能重用過往資料。他還稱,將在是次派錢申請表中加入選項,供市民選擇是否給予政府重用個人資料的條款;問題是,重用資料也僅為方便日後派錢,並未就其它市民服務作出考量。可見港府通過創新科技建立中央數據資料庫,以改善行政效率、便利市民生活,仍然遙遙無期。

【深度】顧汝德生前接受01專訪 拆解香港如何淪為失治之城

【勞動節 · 深度】鼓勵長者就業不能忽略的兩大前提

【勞動節 · 深度】條例少修少補 僱主無理解僱 僱員如何自保?

【基本法22條.深度】新華社到中聯辦 從來非一般中央所屬部門

【深度】當「政治追求」遇上「政治中立」 公務員應該向誰效忠?

【油價暴跌.深度】國際油價見負 點解香港入油仲咁貴?

【深度】政府盲推200個流動應用程式 何時才懂「一App通行」?

新冠肺炎.深度|再不減租5000店舖或執笠 政府「呼籲」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