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書送審|新書避用「衝突」描述身份認同 刪民心尚未回歸議題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教育局去年推出高中通識書「專業諮詢服務」,局方檢閱課本後為出版社提供意見修訂,參與的6間出版昨日陸續上載新修訂內容。《香港01》比對5間出版社「今日香港」單元的新舊內容,在涉及「身份認同」的篇章上,有出版社刪除整頁「民心尚未回歸」議題學習活動,亦避免用「衡突」形容「香港人」與「中國人」之間的身份,又一改慣例不引用大學機構身份認同調查數據,改用升學機構「學友社」的調查,以反映年輕人國民身份認同上升。

教育局去年推出高中通識書「專業諮詢服務」,局方檢閱課本後為出版社提供意見修訂,參與的6間出版昨日陸續上載新修訂內容。(羅國輝攝)

延伸閱讀:

通識書修訂版「出爐」 雅集出版刪三權分立及中港矛盾挑港獨內容

通識書送審|五本書僅兩本提及六四事件 齡記修訂後刪除補充簡述

5間出版社「今日香港」單元的新舊內容,在涉及「身份認同」的篇章上,有不少改動。明報教育出版有限公司原有一頁「民心尚未回歸」議題學習活動,資料引用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言論,稱過去年20年令人感到沮喪,「更明白到年輕人為何會感到無奈和憤怒」 ,「中央的一言一行會影響民心會否回歸中國」,唯全頁刪走。然而該頁原有引用原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指「民心回歸須全社會做」,作另一項參考資料。

至於現代教育研究社的通識書,在舊版書形容「香港人」與「中國人」的身份會出現「衝突」,不過,在新版中就避免用「衝突」字眼 ,改為港人有時候「較重視『香港人身份』,多於『中國人身份』。」

明報教育出版有限公司在《今日香港》單元中,將整頁「民心尚未回歸」議題學習活動刪走。(羅國輝攝)

出版社修改公民抗命相關內容

另外,在涵蓋法治的篇章上,除雅集刪走「三權分立」的內容外,香港教育圖書的通識書,在普通法特點的描述中,刪走「信奉『三權分立』原則」;明報出版社的則指,《基本法》沒有訂明特區體制是「行政主導」或「三權分立」,本港政治體制特色是「偏向行政主導」,行政機關尤其是行政長官擁有較大權力。

在人權與法治上,齡記舊版曾提及,近本港的人權和法治狀況出現倒退跡象 ,並舉例「有些政治團體批評警方近年的執法方式侵犯人權,損害香港居民集會及示威的自由」, 新修訂版本將這個原因刪去。另外,在公民抗命的主題上,雅集將一整頁相關延伸回應題目刪走;教圖則加入「參與者進行此違法行為後,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刑責。」

齡記舊版今日香港單元曾提及,近年本港的人權和法治狀況出現倒退跡象 ,並舉例「有些政治團體批評警方近年的執法方式侵犯人權,損害香港居民集會及示威的自由」,但經評審後已刪除。(羅國輝攝)

齡記棄大學國民身份認同調查 改用學友社資料

四間出版社包括現代、明報、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香港教育圖書有公司,均繼續沿用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或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有關港人身份認同的調查數據,惟獨齡記出版有限公司,在新版中刪除引用兩間學術機構的調查。

齡記改用升學機構「學友社」於2016至2019年進行的「中學生看內地與香港關係」調查,反映香港青年人對「香港人」身份認同程度高,同時對國民身份認同程度有所提升。而舊版曾引用2018年港大民調指,年紀較大的香港居民,對「中國人」身份認同程度高於青年人。

齡記新通識書在涉及身份認同的議題上,棄用大學機構調查,改用升學機構「學友社」調查。(羅國輝攝)

通識老師:出版社用字更小心 跟緊建制觀點 

通識科老師、教協副會長田方澤認為,整體在幾項修訂上,反映出版社跟緊建制觀點,例如形容「香港人」與「中國人」身份之間的關係,避免以「衝突」形容,以免暗示兩個身份具排斥性,新的修訂屬政治正確的做法。田續指,在引用身份認同民調上,齡記新修訂棄用大學調查數據,改為民間機構學友社的調查,認為有關處理「好過份」,質疑資料數據的科學性及嚴謹性。他質疑,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年輕人國民身份身同近年有提升,惟與公眾的感受及理解有所不同,認為出版社有意塑造青年人重視中國人身份的印象。

通識科老師、教聯會理事李偉雄則認為,各機構調查研究的做法不同,難斷定學友社調查不科學。他認為,過往通識書經常突顯議題「衝突」問題,引導思考單一結論。他舉例,在「香港人」與「中國人」身份之間的關係的描述,舊版就以負面詞語「衝突」形容,令人覺得兩者身份有對立、矛盾,「令人覺得你係香港人,就唔係中國人。」他續指,「民心尚未回歸」的標題有引導性的前設,資料亦不持平,認為今次通識書送審,反而能夠展示通識多元的一面,教師能穩妥參照教科書教授。

通識科老師、教協副會長田方澤認為,整體在幾項通識書修訂上,反映出版社跟緊建制觀點。(資料圖片)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