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缺位」的G20峰會:中歐展擔當 驚喜不足但已算盡力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線上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G20)於上周日(11月22日)落幕,由於缺乏外界希望看到的突破性進展,佔據媒體頭條的反而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出格行為——他向各國暗示自己勝選,稱「希望和你們(各國領導人)繼續合作很長一段時間」,還提早退場去打高爾夫。但撇開花邊新聞,剩下的G19領導人究竟在哪些議題上達成共識,又存在怎样的分歧,下文將一一盤點。

口頭支持的疫苗分配

隨着多款疫苗紛紛傳出驚人有效率的捷報,疫苗分配問題愈發迫在眉睫,外界原本期待峰會將提出一個全球分配機制的框架、抑或是投入更多資金支持現有的分配機制,但G20最終公報只是承諾將「不遺餘力地」確保全球每個人都能「負擔且公平地獲得」新冠病毒檢測和疫苗注射,並表示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HO)牽頭的「公平疫苗分配計劃」(COVAX)和「獲得Covid工具加速計劃」(ACT Accelerator)。

這顯然讓歐盟感到失望。COVAX目前已籌得逾20億美元,但若要完成其在2021年結束前為92個中低收入國家提供20億劑疫苗的目標的話,仍面臨5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因此呼籲G20在今年年底前再投資45億美元,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直言擔心COVAX為窮國做得不夠,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也義正言辭地指出,必須要保證疫苗優先流向窮國,防止出現富國和窮國疫苗資源懸殊的「兩級世界」。

目前已有三種歐美生產的疫苗傳出有效率高達九成的捷報,這也是疫苗分配問題越發緊迫。(美聯社)

但其他國家並沒有響應再次撥款的號召,這自然一方面是因爲手頭緊絀,但也有等待拜登政府上台的考量。雖然出席G20的特朗普堅持「美國優先使用疫苗」,但他不到兩個月後就要下台,這番言論自然沒什麼效力,此前他欠了8000萬美元WHO會費後退群,還對COVAX「一毛不拔」的做法,引起各國不滿。而拜登反復承諾將重返WHO,爲了重新彰顯美國的國際領導力,想必會對COVAX慷慨解囊,這可能是G20成員國暫時不做出更多捐助承諾的原因之一。

中國和俄羅斯兩個自產疫苗的大國,則紛紛在疫苗價格上做出了額外承諾。例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努力讓疫苗成為各國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暗示會注重疫苗的公益屬性,或會降低藥廠利潤,並可能在出售給發展中國家時,在分配優先級、運輸、購買疫苗時的借貸利率上給予一定的優惠。

俄羅斯總統普京更是直接「推銷」三款俄產疫苗,指該國首款疫苗「衛星-V」的有效率為92%,與兩款美企參與研發的疫苗效用相若,但價格要便宜得多,並準備好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疫苗,這似是在暗中指責美國企業借疫苗牟利之餘,宣傳本國疫苗「物美價廉」。

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引關注

在此次G20的疫情防控會議期間,最大的亮點之一可謂是中國提出的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習近平指出,為了恢復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順暢運轉,為人員有序往來童提供便利,希望更多國家參與中方提出建立的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

目前,各國入境規定各不相同,疫情追蹤App也是五花八門,美國甚至各州自行出台追蹤App,初期時連各州都無法互聯互通,給追蹤疫情和恢復國際人員流通造成很大阻礙。

20公報最終只是以一句「我們會繼續探索實際方式,在不妨礙保護公眾健康的同時,促進人員往來」輕輕帶過。但從上月G20旅遊部長及各國大型旅遊公司行政總裁的會議來看,至少各國企業對於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頗有興趣,它們聯合發出的倡議第二條便是「在符合國際通用的測試標準和框架下,在乘客登機(尤其是國際航班)前的新冠檢測以及接觸追蹤工具方面與政府合作。」

當然,不少國家政府和民眾可能會憂慮相關私隱問題,德國、澳洲、新加坡等國在開發接觸追蹤App時,就通過使用藍牙技術追蹤用戶位置配合掃碼進入公眾場合的方式,將用戶信息盡量留在手機中而非上傳至中央數據庫。

但從中國使用的「國際健康碼」來看,需要用戶實名認證和核酸及抗體檢測結果等信息,如何將這些個人信息融入各國現有的跟蹤接觸App,而不引發民眾擔憂抗議,這將是各國政府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的最大阻力。

儘管可預想的阻力不小,但國家間確實需要探索互開國門的新方法,此前的策略是地理相近、疫情防控較好的國家互開「旅遊氣泡」,例如波羅的海三國。但這種做法過於粗放,且往往會因為相關國的疫情反彈而泡湯,例如本港原計劃於11月22日開放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因近日疫情反彈而不得不延長兩周。再如澳紐上月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通行安排,也因澳洲未能完全遏制疫情,只好單方面大開國門,從澳洲返國的新西蘭人仍需隔離14天。

本港和新加坡的氣泡開通時間不得不延後兩周,圖為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旅客正在候機。(Getty)

考慮到如今歐美疫情都異常嚴峻,「旅遊氣泡」越發不切實際,而即使這些地區在明年大規模接種疫苗而成功控制疫情,也依然需要建立國際統一標準的免隔離人員來往機制,否則難以高效且精細化地管控疫情。如果中國能夠克服阻礙成功推行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將展現不俗的外交實力和國際擔當。

減債雄心不夠全賴中國?

除了疫情防控和疫苗分配以外,G20峰會的一大重點就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援,此次峰會同意再度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至2021年6月,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將在明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春會前,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再將緩債倡議延期6個月。該倡議預計在今年幫助46個國家緩債57億美元,但這少於符合最貧困國家標準的73個國家需要延緩的120億美元債務。

世界銀行主席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對此感到失望,並警告可能重演上世紀80年代拉美債務危機。歐盟也顯然覺得措施力度不足,轉頭在G20峰會結束後次日,向IMF的「災難遏制和紓困信託基金」中撥款1.83億歐元,幫助29個低收入國家繼續在社會、經濟和公共衛生方面投入資金。

不少聲音指責是中國阻止G20做出更具雄心的緩債承諾,因中國是G20中最大的債權國,其放債總額佔二十國整體的六成以上。不過,在G20集團舒緩的57億美元債務中,中國承擔了21億美元。習近平還在峰會上指出,中方既要落實緩債倡議,也要繼續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必要融資支持,推動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這似是在承諾中方會繼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幫助發展中國家「以工代賑」式地實現經濟復蘇。

中國與眾多非洲國家在防疫上進行合作,圖為中國駐南非大使4月向南非捐贈防疫設備。(美聯社)

而在常被西方媒體形容「陷入中國債務陷阱」的非洲,日前第一個在疫情中信用違約的非洲國家贊比亞,是因未能償還國際債券(Eurobond)的一筆4250萬美元的利息——美國和歐洲債權人組成的一個委員會在11月投票反對贊比亞政府的暫停償付提議,而相比之下,中國已暫停非洲國家今年的債務償還。此前在疫情中債務違約的阿根廷等國家,其最大債權人也是歐美私企及IMF等機構。

因此可見,不僅G20成員國政府要根據自身情況舒緩窮國外債,與私人債權人合作化解窮國債務危機也相當重要,但由於這些債權人非常分散且利益至上,G20只能在公報中「强烈呼籲各國私人債權人在合資格的國家提出請求後,參與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顯得有些徒勞。

總體而言,在這場美國「缺位」的G20峰會中,德法等歐盟大國雖然希望做出更多努力,為窮國減壓,但其他國家顯得有心無力,中國則盡可能在能力範圍内承擔國際責任,並對恢復國際人員往來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法,習近平多次强調的數字經濟也首次作爲共識寫進了G20公報内。

雖然這次峰會沒有外界希望的那麽具有突破性,但考慮到疫情衝擊下的不少成員國已是自身難保,最後成型的公報仍在多個困難議題上展現出妥協合作的意願,相比去年G7峰會公報流產的失序場面,也算是為艱難混亂的一年帶來了穩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