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直播接種、給防疫特權 各國奇招欲化疫苗疑慮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挪威29位長者在接種輝瑞與德國BioNTech疫苗後死亡的消息一出,本港衛生專家、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周一(18日)表示,沒有證據顯示疫苗存在安全隱患,案例或為自然死亡,呼籲市民冷靜看數據。隨着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推廣接種,民眾的「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情緒成為各地政府要攻克的難關。有的政府利用網紅效應,有的則是「佛系」處置,各國政府都有哪些策略?不同方針背後原因又為何?

印尼:讓KOL代為宣傳

儘管各國幾乎不一而同地優先為醫療從業者、長者等高危群體接種疫苗,印尼政府卻讓一眾社交媒體KOL「插隊」。在Instagram有着超過數百萬追蹤者的搖滾歌手Ariel、創作歌手Risa Saraswati、及粉絲數近5000萬的演員Raffi Ahmad都在優先接種之列。後者更是在推行首日,與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 )一同在電視直播中接受疫苗注射。

印尼衛生部表示,希望這些網絡紅人「能夠通過他們的方式教育公眾,並以身作則(傳遞出)疫苗是安全、重要的。」

印尼於上周三(13日)起已開始為民眾接種中國科興生物研發之疫苗。根據印尼獨立資訊平台LaporCovid-19近期民調數據,超過2000名受訪者中,69%的民眾對接種疫苗持不確定的態度。這讓希望依靠疫苗來緩解疫情的印尼政府頗為頭痛。為釋除穆斯林對於疫苗疑慮,印尼的最高級別伊斯蘭教士機構——伊斯蘭學者理事會(Indonesian Ulema Council)甚至也在不久前宣稱國家購入的科興疫苗是「聖潔和清真」的。

同時,考慮到印尼是世界上社交媒體用戶數量最大的國家之一,通過社交媒體紅人來打消民眾疑慮似乎是不錯的策略,但亦有批評此舉是浪費疫苗,民眾在防疫資訊上傾向相信衛生專家,而非名人或網紅。而且在電視直播中接種了疫苗的網紅Raffi Ahmad很快更被曝出醜聞——在接種疫苗的幾小時後違反防疫規定、不帶口罩與朋友參加聚會。擁有近5000萬Instagram 追隨者的Raffi Ahmad事後就此道歉。

波蘭:接種者享防疫優待

同樣存在嚴重疫苗懷疑傾向的中歐國家波蘭,也為推廣接種出招。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去年九月刊登一項研究指出,2015年以後波蘭民眾對於疫苗的整體信心有所增加,但在當地有組織的「反疫苗運動」影響下,過去兩年公眾對疫苗的信心呈下跌。

調查公司Kantar的於去年1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將近一半(47%)的波蘭民眾擔心新冠疫苗的潛在副作用多於病毒;55%受訪者更表示,在疫苗接種問題上不信任政府。

政府於是給出一系列「優待措施」:注射完兩劑疫苗、獲得接種證書的民眾可享受一系列防疫措施的豁免權,包括接觸確診者的人員、通過大眾交通入境者無須隔離,接種了疫苗的人可豁免戶外私人聚會的人數限制等。

法國:不信專家?家庭醫生來動員

與波蘭「同病相憐」的還有法國——多項民調顯示,超過一半的法國民眾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使法國成為世界上「對疫苗最抗拒」的國家之一。

來自格勒諾布林政治學院的副教授、研究公眾對疫苗態度的Antoine Bristielle認為,法國人對疫苗的猶豫主要是「對政治機構和科學家的信心」不足造成的。

法國政府對此似乎頗有自知之明,首席疫苗顧問Alain Fischer向民眾承諾,召集除政府衛生顧問外的多方人士,包括家庭醫生、患者權益倡導者等共同推出疫苗接種計劃,並讓過程儘可能公開透明。

去年9月19日,示威者聚集在英國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舉辦反疫苗集會。(Getty)

瑞典:佛系「等等看」策略

相比之下,瑞典民眾雖普遍對衛生專家信任度較高,但民調卻顯示只有不到一半(46%)的人願意接種疫苗。政府的疫苗顧問Richard Bergstrom卻「淡定」的表示,希望人們「保持開放的心態」。他說:「對那些(對疫苗)有些猶豫的人,我會說:『等等看吧。』」

該國民眾對疫苗的普遍懷疑,或是源於2009年豬流感疫苗的副作用,當時許多接種者,尤其是兒童及青少年在接種後出現嗜睡症。國家權威傳染病專家Anders Tegnell亦表示,他希望隨着時間推移瑞典人會接受新冠疫苗。

雖然這些地方或多或少受到近些年愈演愈烈的反疫苗運動影響,卻又各有其歷史、文化及政治淵源,應對「疫苗猶豫」策略確實需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