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岩洞污水處理廠該如何收場?

紫荊黨|岩洞污水處理廠該如何收場?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周小稞

6月4日,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審議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項目的餘下工程撥款申請,不少議員再次對有關項目提出嚴重質疑。多名民建聯的議員表示,當前香港政府面臨龐大財赤,有關項目不具緊迫性且投入運營後費用高昂,建議暫緩有關項目,待政府財政穩定後再作規劃。類似的質疑在去年7月15日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聽取有關的項目介紹時就已出現,面對已投入199億港元、還需再投入157億的現實,有議員就表示「洗濕個頭只能含淚支持」。

有關的岩洞污水處理項目從一開始就因造價而成為關注的焦點。2017年底,渠務署在耗資6億港元完成三年的勘測與設計工作後預計有關的工程造價將超過300億港元。數月後,在提交發展事務委員會第一階段工程21億撥款申請前,渠務署突然將工程造價預算大幅提到400億至500億元的區間。在2021年和2023年分別獲批第二階段141億元工程款和第三階段31億元工程款後,社會對項目整體造價的質疑聲浪日趨強烈。壓力之下,2024年7月提交發展事務委員會餘下工程撥款申請時,渠務署將工程造價下調至356億元,到今年6月提交工務小組委員會審議時,有關的工程造價進一步下調至329億元。雖然有關項目的造價水分已被擠壓不少,但社會質疑仍未消除,因為它還是太貴了。

貴就貴在「岩洞」二字。與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工程同期進行的元朗污水處理廠重建工程,整體造價為69億港元,污水日設計處理量為10萬立方米。按照這一造價標準,新建的沙田污水處理廠以污水日設計處理量34萬立方米計算,整體造價應該在235億港元左右,基本上相當於渠務署未做調整前岩洞污水處理廠造價預算的一半。也就是說,選擇岩洞興建污水處理廠,工程造價會翻倍。這一估測與中國內地地下污水處理廠造價兩倍於地上處理廠的情況吻合。

既然岩洞污水處理廠的造價會如此昂貴,為何沙田污水處理廠沒有像元朗污水處理廠一樣選擇就地重建呢?這其中的關鍵考量就是沙田污水處理廠所佔用的28公頃土地,其商業價值遠超元朗污水處理廠所處的那8公頃土地。沙田污水處理廠依海而建,交通便利,三面分別與沙田馬場、香港中文大學與科技園比鄰,隔海則與欣欣向榮的馬鞍山相望。而元朗污水處理廠三面均為濕地包圍,遠離元朗市區,交通不便,商業開發價值有限。如果把沙田污水處理廠的土地拿出來拍賣,那麼可以賣到多少錢呢?2015年也即岩洞污水處理廠項目勘測期間,嘉華國際以30億港元投得白石角一塊18萬平方呎的住宅用地。參照這一拍賣價格,沙田污水處理廠的這塊土地正好可以為政府帶來500億港元的賣地收入。

潛在的賣地收入為異地重建沙田污水處理廠提供了不易駁斥的依據,而賣地收益之大也讓渠務署有了選擇最昂貴岩洞污水處理廠方案的底氣,更令渠務署獅子大開口,把工程造價定到了500億港元的天價,因為在渠務署看來,異地重建方案一進一出,政府沒有額外掏出一分錢的公帑就可以換來嶄新的沙田污水處理廠,這比就地重建、政府還要額外支付兩百多億港元豈不是合理太多?

異地重建確實沒有錯,問題就出在有沒有研究過比岩洞污水處理廠更具性價比的方案或者有沒有考慮過以更具性價比的方案修建岩洞污水處理廠。中國內地的一二線城市近些年來也面臨著和香港類似的土地緊缺問題,於是在興建污水處理廠時開始把目光轉向地下。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就在2011年修建了中國內地第一座全地下污水處理廠-布吉污水處理廠,污水日處理量20萬立方米,項目總投資人民幣5.5億元,污水處理廠的上蓋為布吉文體公園。當年渠務署有沒有研究過類似的地下污水處理廠方案,譬如就在鄰近彭福公園的地下重建沙田污水處理廠?與此同時,香港過去曾有過修建岩洞污水處理廠的先例,1995年投資4億港元建成的赤柱污水處理廠就是依岩洞而建。如果參照赤柱污水處理廠的造價標準,那麼沙田岩洞污水處理廠的總投資也應控制在300億以內水平。

遺憾的是,在地價收入充沛、工程造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那個年代,渠務署可能既沒有研究過更具性價比的地下污水處理廠方案,也沒有考慮過更具性價比的工程建設方案。於是乎就有了500億港元的天價污水處理廠項目,於是乎就有了在壓力下可以將造價預算壓縮三成的案例。目前造價預算的六成已經投入,現在的問題是最後的四成工程款要不要繼續投入。如果不投,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譬如說,有沒有可能用130億港元的餘下工程款在五年時間內完成在彭福公園地下重建沙田污水處理廠?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替代方案,那麼有關的岩洞項目只能「含淚」推進,因為只是簡單地暫緩有關項目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筆者相信,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不久的將來會批准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項目的餘下工程撥款申請,因為現階段再糾正錯誤的項目決策已為時過晚。當然在「含淚」支持的同時,立法會也應該提出自己的條件,那就是要求渠務署盡一切可能加快工程的進度,確保餘下工程按期、按支完成;要求渠務署拿出確實有效的方案,努力降低項目投入使用後的運營與維護費用。與此同時,立法會也應要求特區政府將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項目列為標桿式的警示工程,通過對項目從頭到尾的過程分析,讓未來所有政府工程項目從中汲取教訓,免蹈覆轍。

作者周小稞是紫荊黨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