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星:研12至15歲青少年接種疫苗可行性 研究顯示抗體製造良好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政府昨天(20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新冠疫苗開打以來的數據,並指數據反映接種了疫苗的人,在死亡、中風、心肌梗塞三個方面的風險,都較無打針的人為低。
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今天(20日)在電台節目重申,數據統計了3個月的情況,是成熟的數據,顯示新冠疫苗的安全性高於風險及副作用。
對於是否降低接種疫苗年齡至12至15歲的青少年,他稱這批人士需上學,群體生活多,接觸面廣,可能會成為傳播病毒的載體,衞生署的科學委員會正研究青少年接種疫苗的數據及可行性。

劉澤星稱,在2月26日至5月16日期間,共58人在醫院離世前曾接種疫苗,比率為每10000人有0.27宗,而沒接種疫苗是比率為每10000人有13.61宗。(羅君豪攝)

疫苗數據未包私家診所、醫院病人 料差異不大

劉澤星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數據由醫院管理局自2月26日,即疫苗接種計劃開展後作出統計,每周覆查一次,並與過往幾年同時期的數據作比較,形容數據是成熟。他強調,由數據顯示,接種了疫苗的人,在死亡、中風、心肌梗塞三個方面的風險,都較無打針的人為低。他舉例,曾接種疫苗的人當中,每一萬人有0.27人死亡;但無接種疫苗的人當中,每一萬人有13.61人死亡。

不過,劉澤星坦言,這些數據未必能夠包括到向私家診所、私家醫院求診的人士,但由於醫管局平常照顧到全港約九成病人,料差異不大,而且亦無收到私營醫療機構呈報死亡個案。

他稱,希望政府公布有關數據後,令到醫生、市民都可明白到本港兩種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是高於風險及副作用。

外國研究顯示年輕人打針後反應良好

另一方面,被問到政府是否會降低接種疫苗的年齡,他稱疫苗對於12至15歲青少年的保護率仍有待確定,但外國的研究顯示青少年接種疫苗後抗體製造良好,不似有不良反應。他認為,青少年需上學,群體生活多,接觸面廣,可能會成為傳播病毒的載體,衞生署的科學委員會正研究青少年接種疫苗的數據及可行性。

梁子超認為,港府可以開始與內地商討通關。(資料圖片)

梁子超:若連續26日無本地源頭不明 港府可商與內地通關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就指,政府公布這類數據是好事,但「遲咗少少」,認為全球數以億計的人接種疫苗後,其數據也顯示疫苗是安全,但政府早前無善用這些數據去解說。他建議政府推廣以家庭為單位、以公司為單位的接種計劃,推動社會參與。

他又分析近日香港疫情,指若早前確診的何文田漢師幼稚園4歲男童今天檢測抗體是陰性,料他樣本「假陽性」的機會大,即代表香港已經連續26天無源頭不明個案,港府可以開始與內地商討通關,但未知內地政府會否要求再觀察多14天。

▼5月15日 確診4歲男童就讀幼稚園▼

+2

他稱,香港近兩周只有4宗本地有關連個案,而且都在檢疫時確診,相信不會引起繼發傳播的風險,即使本港存有些微殘餘傳播鏈,只要在發現個案後做好追蹤,便有望清零,惟強調政府必須留意輸入個案的風險,尤其是台灣回港人士。

對於一名港人(2月時曾經確診)到上海後確診,梁子超指,由於未知他病歷,難以確定他是「復陽」或二次感染,但認為由日期估算,料他在外國感染的機會較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他在香港的機場或檢疫酒店「中招」,甚至在逗留於香港社區的4天受到感染,政府需要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