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四大怪象|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卓慧思(Liz Truss)當選英國保守黨黨魁並出任英國第56任首相,近兩個月的激烈競選告一段落。檢視這一選舉過程,我們能發現許多怪象,其中最離譜的是,黨魁候選人實際處於與外界隔絕的「競選泡泡」中,使出渾身解數,拋出一個又一個承諾,卻只為討好一小波受眾。怪象背後反映出英國政黨制度的弊端以及政治生態的惡化,無論它們是沉屙還是新疾,都發人深省。
撰文:曲兵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怪象一:小群體選出大職位。卓慧思首相實際上是保守黨下院議員和基層黨員選舉出來的,因為保守黨是執政黨,新黨魁自動接任首相一職。英國保守黨2001年開始採取新的黨魁選舉制度,增加了基層黨員「海選」環節,但實際上擁有投票權的人數只有18萬人左右(本次參與投票的有14萬多人),佔英國選民總數(約4900萬人)的比例不足0.4%。就是這樣人數極少的小群體,選出的政治人物成為聯合王國的政府首腦。

正因為這種制度設計,保守黨黨魁候選人只需琢磨如何滿足本黨下院議員和基層黨員的訴求,而這一特定群體與全國民眾的需求嚴重不匹配甚至是脱節。在這次競選中,卓慧思猛打減稅牌,這固然與她本人的自由主義經濟理念有關,但更多的還是基於政治算計:絕大多數保守黨人都討厭增稅。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政治學教授蒂姆·貝爾研究後認為,保守黨黨員的特徵鮮明,主要是年長、富裕的白人男性,許多人到了退休年齡(拿上了退休金),往往擁有自己的住房(不需要還房貸),因此受通脹的影響相對要小。卓慧思何嘗不知道減稅將以舉債為代價,但她久經政治「歷練」,必然選擇投選民之所好。此外,保守黨議員中的右翼團體對該黨的政策走向影響較大,而這些人往往主張強硬對待歐盟和中國。卓慧思在競選過程中不斷對歐盟和中國放狠話,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吸引這部分人的支持。

怪象二:「公開謾罵比賽」。近年,保守黨因脱歐等議題嚴重分裂,以致六年換了四任黨魁。每次黨魁選舉過程都充斥着合縱連橫與勾心鬥角,此次選舉有過之而無不及。7月初,約翰遜因「派對門」等不當行為引發內閣大規模辭職潮,被迫宣佈辭去黨魁一職。由於約翰遜有相當多的擁躉,風波過後,黨內情緒對其由憤怒轉為憐憫。卓慧思陣營利用這種情緒,將「逼宮者」辛偉誠(Rishi Sunak)貼上「叛徒」的標簽。黨魁選舉過程中,君子之風難尋,惡言相向隨處可見,英國廣播公司(BBC)將此形容為「公開謾罵比賽」。藍韜文(Dominic Raab,曾任外交大臣、司法大臣和副首相)抨擊卓慧思的減稅方案為「選舉遺書」,卓慧思的支持者則為其扣上「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的帽子。卓慧思團隊還嘲笑辛偉誠「像受傷的白鼬一樣四處扭打」,為「政治侮辱詞匯表」添加了新內容。

約翰遜:圖為2022年7月20日,英國首相約翰遜離開倫敦唐寧街10號,準備到國會出席最後一次「首相問答」環節。(AP)

這種非常規的競爭方式,毒化了保守黨黨內氛圍,造成該黨進一步分裂,民意支持率也大幅下降。卓慧思勝選後,前黨魁卡梅倫、文翠珊、約翰遜都出面呼籲保守黨「團結在卓慧思周圍」,實際是反襯該黨的團結出現了大問題。選舉中支持辛偉誠的前黨魁夏偉林(William Hague)在《泰吾士報》上刊文告誡黨內同僚:「保守黨不能在下次大選之前再次更換領導人,除非它想成為英國和世界的笑柄。」作為執政黨,保守黨的內部問題也會外溢到國家層面。黨魁選舉後,很多辛偉誠的支持者遭到「放逐」,這一群體將可能在議會中阻撓卓慧思政府的立法議程,影響一些涉及國計民生政策的出台。

怪象三:戴卓爾夫人「模仿秀」。辛偉誠和卓慧思都自稱是戴卓爾夫人的信徒和衣缽繼承者,這種情形在保守黨政治中已很難見到。英國歷史學家安東尼·塞爾登表示,黨魁選舉中重提戴卓爾夫人是因為該黨「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戴卓爾夫人贏得三次大選,讓英國人再次感覺到英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兩位候選人都想成為能夠捕捉到同樣魔力的人。」只不過辛偉誠和卓慧思都是對心目中英雄進行「選擇性使用」:前者稱贊早年的戴卓爾(抑制通脹、增加稅收),他稱自己「以戴卓爾派參選,也將以戴卓爾派執政」;後者則向晚年的戴卓爾(推行減稅、「贏得冷戰」)致敬,刻意模仿戴卓爾夫人的服裝和動作,風格上也向其靠攏:樂觀積極,作風強悍。相比之下,卓慧思更為成功,這是因為充滿危機感的保守黨人期待出現一位強勢領導人帶領他們渡過難關甚至再創輝煌,將希望寄託在「戴卓爾2.0版」即卓慧思身上。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9月6日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接見新首相卓慧思,是她在位70年來,第15位首相。(AP)

但模仿畢竟是一種策略,民眾和外界最看重的還是治國理政的能力。畢竟,卓慧思在一個月內就因缺乏地理和外交知識而兩次鬧出國際笑話:分不清波羅的海和黑海;又誤以為俄羅斯的兩個州位於烏克蘭境內。

怪象四:持續兩個月的「政治癱瘓」。入夏以來,英國陷入多重危機,民眾要求保守黨政府出台有力應對措施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保守黨忙於選出一位新領導人,卓慧思和辛偉誠在全國各地奔波,通過12場競選活動爭取普通黨員的支持。宣佈辭去黨魁的約翰遜對被逼下台心有不甘,藉口「即將離任的領導人不能在過渡期內進行『重大財政干預』」,當起「甩手掌櫃」。政府不再出台大政策,只發布了幾項温和的聲明,其中包括旨在清除城市街道口香糖的「口香糖特別工作組」計劃。工黨議員、前首相白高敦看不下去了,他呼籲約翰遜、卓慧思和辛偉誠共同制定緊急預算,並嚴厲批評這種政治不作為現象:「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在方向盤上睡着了——目前根本沒有人掌控方向盤。」

卓慧思如願登上首相大位,但她必須從「競選泡泡」中走出來,解決6000多萬民眾的民生問題。內有派系鬥爭掣肘,外臨多重挑戰壓頂,卓慧思面臨重重危機。她可能暫時沒有精力去反思黨魁選舉暴露出的種種弊端,但理智的政治人物不應停止這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