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大專生盼幫助更多同路人 用兩年時間由食物營養轉讀社工系

撰文:翁曼琛
出版:更新:

據教育局統計資料,自閉症大專生數目在過去三年間增加了3至4成。一名自閉症大三生從學業到校園生活等各方面均遇到不少困難,包括不擅長與同學交流、不懂得如何在小組報告與組員分工,以及易因外來刺激而情緒波動等。儘管如此,本身修讀食物營養系的她仍然堅持轉讀社工系,希望未來幫助更多同樣患有自閉症的學生,相信此疾病無阻自己通向成為社工之路。

余同學由食物營養系轉讀社工系,希望幫助更多同樣患有自閉症的學生,相信此疾病無阻自己通向成為社工之路。(翁曼琛攝)

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早前獲平等機會委員會資助,與香港耀能協會於2021至22年進行「自閉症大專生的經歷和需要」調查,透過訪談訪問了30名來自不同院校的自閉症大專生,發現他們普遍遇到學習、社交、情緒和適應等方面的困難,也經常被冠上負面標籤,而大專院校和社區的支援卻不足,並邀請一名自閉症大專生分享自身經歷。

迴避小組報告分工問題 情緒容易受到影響

余同學是一名自閉症大三學生,她指出社交是她在大學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包括在進行小組報告時不懂得與組員分工,以至處理與組員的執爭和分歧,導致她迴避小組作業分工問題,向老師提出單獨完成小組功課。她又稱,與同學交流時難以理解他們的弦外之音,無法融入社交圈子。

她續稱,自己情緒很容易受外來刺激影響,做錯事時會感到十分內疚,但又未必即時表達到當刻的情緒,試過因上課期間課室音突然爆出尖銳聲音而「喊左成堂」。另外,由於授課老師不理解自閉症學生的學習需要,沒有因她的情況作出相關考試安排,最終花了很長時間才平息事件。

由食物營養轉讀社工系 相信自閉症無阻自己成為社工

余同學又提到,雖然她在大專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難,但幸好有駐校社工協助,每次出現情緒問題時也能得到安慰,協助她向老師反應,並啟發她由食物營養系轉讀社工系,希望日後能幫助更多同樣患有自閉症的學生。她又指,身邊很多同學都斷定她不能轉讀社工系,但自己堅信自閉症不會阻礙她成為社工,最終成功用兩年時間說服學校容許她轉系。

面對學業、社交和情緒等問題 經常被誤解及支援不足

是次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大專生認為在校期間欠缺清晰具體的學習指引、形容自己時間管理和理解抽象認知概念較弱,以及難以適應社會事件和新冠疫情所帶來的變化。他們在校園生活亦因不懂察言觀色、與人交流時難以即時作出反應,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更會因此而產生壓力,情緒亦很容易受到牽動。

此外,自閉症大專生經常被污名化,例如「自我封閉」、「巴士迷」及「不需要朋友」等,導致有時需要「扮成正常人」,甚至矯枉過正。長期面對誤解,自閉症大專生選擇不披露自己的自閉症情況,認為披露了「沒甚麼幫助」或害怕「受傷」,不透明和不友善的大專政策也是窒礙他們申報的意願。

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林宇軒表示,需要建立一個系統性的跨院校支援框架,清楚描述大專院校不同持分者的責任,使自閉症大專生更能容易獲得適切的支援。(翁曼琛攝)

建立系統性的跨院校支援框架 提升院校和大眾對自閉症的認識

負責研究的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林宇軒表示,需要建立一個系統性的跨院校支援框架,清楚描述大專院校不同持分者的責任,使自閉症大專生更能容易獲得適切的支援,以及增強大專院校與學校的合作,以改善中學過渡至大專期間的銜接服務和大專畢業往後的服務延伸。

他又指出,提升大專院校和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認識和理解也至關重要,能有效營造一個自閉症友好的環境及促進社會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