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黃斑水腫 易致失明 認清四大病徵及治療方案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香港約有一成人口為糖尿病患者,除了因病情帶來生活不便,若然血糖控制欠佳,更有可能併發「糖尿上眼」其中一種最容易影響視力的病變——糖尿黃斑水腫,生活質素大跌之餘,嚴重者更會致盲。要避開失明陷阱,糖尿病人宜接受定期眼科檢查,盡早發現病變。即看以下列出的病徵提示,以及高危因素和治療方法,檢視中招風險,防患於未然。

70歲的糖尿病患者張先生(化名),兩年前發現視力模糊,影像顏色又變淡,以為是年長引致的視力衰退,經眼科醫生診斷後,原來張先生雙眼均有由糖尿病引發的「糖尿黃斑水腫」,此乃本港致盲疾病的第三位,萬一延誤診治,則有機會惡化至喪失部分視力。

病徵明顯 影響中央視力

眼科專科劉芷欣醫生解釋,當糖尿病人血糖水平持續超標,有機會出現糖尿黃斑水腫,此病亦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俗稱「糖尿上眼」)的其中一種,「糖尿上眼源於高血糖破壞了視網膜的微血管,因而出現血管滲漏。若然血管內的血液和血清滲漏至黃斑點,浸着感光細胞,就會令感光細胞受損,形成糖尿黃斑水腫。」

劉醫生續稱,糖尿黃斑水腫之所以影響視力,在於黃斑點位於視網膜中央,也是感光細胞最集中的地方,受破壞後會令中央視力首當其衝。病發時,通常兩眼也會發病。除了中央視野模糊及影像顏色變淡,病徵還包括中央視野扭曲等三大主要徵狀。若糖尿病人本身有血壓高、腎病、睡眠窒息症、懷孕、飲酒吸煙,或進行白內障手術後首三個月,均是糖尿黃斑水腫高危一族。

近一成病人 糖尿上眼及黃斑水腫

另一方面,糖尿黃斑水腫是常見的糖尿併發症,與血糖水平控制欠佳息息相關。在香港,約有9.8%糖尿病人同時出現「糖尿上眼」及糖尿黃斑水腫,即黃斑點感光細胞受損形成水腫之餘,視網膜其他位置的微血管也出現滲漏。

為免糖尿黃斑水腫病發並威脅中央視力,劉醫生建議,若糖尿病人病齡超過兩年,或者血糖控制較差,應考慮每四個月至半年接受眼科專科檢查,及早發現並及時治療。

四至六個月 定期眼科檢查

進行眼底檢查時,醫生先替患者的眼睛滴入放大瞳孔的藥物,然後利用特製眼底鏡檢查眼底,觀察視網膜組織有否受到破壞。另外,透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利用光學反射切面分析及進行視網膜橫切面斷層成像,檢視視網膜的結構,「黃斑點厚度一般約250微米,若檢查時超過300微米或以上,則很大機會出現水腫。」劉醫生說。

眼底螢光造影有助確認血管滲漏位置。病人先經手部靜脈注射螢光顯影劑,然後透過特製鏡頭拍攝視網膜。當螢光劑到達眼睛血管後,於黃斑點化開的位置,就是滲漏源頭。

雙抗注射 兩路截擊控制病情

劉醫生指出,確診後有多種治療方法,包括最常見的「打針」,亦即眼內注射。傳統會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藥物,去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減少血管增生和滲漏。而新一代雙抗(Dual Inhibition)眼內注射藥物,則可同時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血管生成素-2(ANG-2),「雙管齊下」控制病情,能夠穩定血管之餘,也能減少血管滲漏和炎症,加快消除黃斑點的水腫。

最近有研究顯示,相比其他眼內注射藥物,雙抗眼內注射或可減少需要注射的次數,以及延長治療區間,能夠相隔較長時間才需再次接受注射,療效較持久。

除了眼內注射,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注射類固醇,以及激光治療。然而注射類固醇,或會出現眼壓上升等副作用。

嚴控血糖水平 治標防復發

上文提及的糖尿黃斑水腫病人張先生(化名),其主診醫生曾替其注射傳統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兩隻眼睛共注射了九針之多。然而病情反覆,雖然他已努力透過服藥、戒口及運動等方法控制血糖,但只見右眼有改善,左眼仍受水腫困擾。

直至半年前,張先生嘗試新一代雙抗眼內注射,左眼在四個月內注射了四針新藥物後,他的病情終受控,視野回復正常,配合嚴格的血糖控制,至今兩三個月也沒有復發跡象。

劉醫生強調,糖尿黃斑水腫病人接受眼科治療時,也要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方能治本,「否則一邊閂水喉,另一邊繼續開水喉,水腫只會無止境腫下去,即使病情得以治療,如果最核心的糖尿問題,如血糖水平控制持續欠佳,糖尿黃斑水腫定必會復發。」

劉醫生提醒,糖尿黃斑水腫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及副作用,患者如有疑問,應向其主診醫生查詢。

眼科專科劉芷欣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