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跑記】夏日炎炎入山澗 不可不知三要點

撰文:區嘉俊
出版:更新:

「有些人自大、有些人自卑,很少人自知」。
高估自己的人很常見,尤其是年輕時期。工作幾年,事業和興趣皆沒有顯著成就容易自卑。
自視過高會使視野收窄,自卑會不敢嘗試和畏首畏尾。自知是恰到好處,可惜不易做到。

近日氣溫高達攝氏35度,跑步和行山容易中暑,所以我跟隨攀山教練吳銨洋(Ken sir)走到屏嘉石澗消暑。古語有云「欺山莫欺水」,行山澗則是欺山又欺水,最少三人同行較安全。這次跟隨Ken sir行澗,當然要邀請他分享行澗的注意事項。

山澗很多時沒有足夠位置讓腳全掌落地。(公關提供)

山澗旅程​容易超時 行程分三段計時間

山澗旅程分為入澗、行澗和出澗三段,每段路程要獨立預計時間,避免超出預期。由郊區到山澗起點往往超過一小時,行澗過程可長可短,例如戲水耍樂可以耗掉半天。經過叢林離開山澗,再沿郊區回到市區,又要一段時間。「我試過早上9時入澗,下午5時離開『澗口』,『打林』出到大路用了2小時,回到市區已是晚上10時。過程尚算安全,但同行山友難免抱怨。」Ken sir也曾老貓燒鬚,大家更要謹慎。

帶備防水袋裝電子產品,例如電話和相機,避免弄濕。(公關提供)

意外足以致命 自備浮物減風險

行澗最致命的意外是墮崖和遇溺,「幾個月前一名女士獨行屏嘉石澗不慎墮崖,送院後返魂乏術」,所以有伴同行很重要。「山澗不是泳池,不會有救生員、測量器或指示牌告訴你水有多深。自備浮物不單能自救,朋友遇險時也可拋給他,增加生還機會」。Ken sir建議,浮水袋、浮條和吹氣水泡都是易於攜帶的浮物。

相關文章

【跑手接龍.教學篇】破風跑手恆隊長 教你行山10件事 
【行山】72歲關師傅再往美國挑戰PCT 目標4個月半行逾2000公里
【行山】香港郊野公園過分人工化?前漁護署助理署長細說郊野規劃

踏上碎石時,先用一隻腳測試該石頭有否穩定才將重心轉移。(公關提供)

防跣有計 分辨路況和合適裝備

行澗要在石頭上遊走,目測石頭狀態是重要一環。「盡量不要踩在青苔上,這些位置長年累月浸在流水,岩面上形成一層黏膜,容易釀成危險。」深色岩面很可能長期受水洗刷,應避免踐踏。另外要注意的是,行澗時腳會在水中和石頭兩邊走,鞋的物料和抓地力很重要。「尼龍織帶的涼鞋不焗腳,前後包踭可減低撞傷機會,不易鬆脫。」Ken sir提醒大家要留意鞋底坑紋是否夠深和,以及鞋的物料是否快乾。

這款鞋底名為蜘蛛橡膠鞋底,有利增強抓地力。(公關提供)

談完山澗旅程,同場加映「屏嘉石澗畀狗狂吠」。當天離開石澗,澗的另一邊有數隻狗對我們狂吠。我們抱住「隔住條河,你咬我唔到」的心態從容離開。誰料大路上有另一群狗對我們狂吠,教練身先士卒立在最前,我就「愈係驚,愈唔畀得你知」,緊隨教練身後,我後面還有數名同伴。狗隻和我們距離時近時遠,反覆讓路、進迫和對視,最近約是1米距離。幸得教練眼神制敵,我們才順利離開。事後教練說:「有些人說不要望向狗隻,但當牠有侵略性時,不得不看牠的,牠認為你看不到牠,或會撲到你身上。」行山澗除了注意水上安全,也要小心野生動物呢。

Facebook專頁 : 賣文說跑

秉承「接龍」概念,跑手接龍將集合各路跑步手,並會定期舉行跑步活動,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連結起來!如果你也熱愛跑步,歡迎一齊來跑出生活平衡點!即加入跑手接龍Facebook群組

這就是前後包踭。(公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