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Savia Chan:完美只是一種執念

撰文:陳樂兒
出版:更新: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謂完美無瑕,不過是我們觸不可及的追求,然而破裂與修復的痕跡才是我們真正存活過的證明。尊重疤㾗和順應物品的真實性,是侘寂(Wabi-sabi)和金繼(Kintsugi)的哲學。本地手工首飾匠Savia Chan將這概念融入首飾之中,以燦爛的金來豐富缺口,正好吻合Diesel 2017秋冬廣告主題GO WITH THE FLAW。既無完人,我們不如學會與缺憾相處。

Savia十多歲時已喜歡舊物背後的故事和歷史價值,那時正好讀到有關侘寂的書,此哲學便烙在她腦海之中。而她對金繼的認識則源於數年前到日本旅行時,在一家古物雜貨店看到以金繼方式拼湊兩種不同風格的碎片而成的碟子,讓她印象深刻,遂對此工藝產生興趣。

金繼是一種起源自15世紀日本江戶幕府時代的陶器修復工藝,當時人們會特意找金繼師去修補破損陶器,高調地歌頌它的經歷。原來,破爛的物件反而留有創作空間,也更具獨特性,不但帶出「珍惜」的訊息,更讓Savia理解到每樣不完整的物件、不如意的經歷,都給自己留下進步的空間。如今她所創作的首飾,靈感與故事均源自自己的成長經歷。

曾是攝影師的Savia,在母親鼓勵下前往學習金工。

以首飾傳遞正能量

Savia本身修讀古典音樂,曾是一名攝影師。在陪伴患病母親治療時,她曾提及自己希望學習首飾製作,結果獲大力支持和鼓勵。母親離開後,Savia陷入迷失期,於是便放下當時的工作去學習金工。有見作品得到朋友認可,Savia於是萌起創作自家首飾的念頭。她在首個系列用上以往認識的侘寂和金繼概念,訴說破裂、尋找、信念、修復與成長的故事,既代表母親離開後自己的心路歷程,也向大家傳遞一種與缺憾相處的態度。

Savia創作的首飾系列,從手鐲、項鏈到戒指都用上金繼概念,並以韓國金工技術將金箔貼合於銀器之上。

Savia發現,她大部分的客人本身都對侘寂有所認識,並受到首飾背後的故事所觸動。她認為如果單靠文字和說話去解釋侘寂和金繼的哲學,只能得個一知半解,唯有沉澱後的人生經歷才能讓人真正體會到何為缺憾、修復與成長,並將Go With The Flaw的哲學內化為一種生活態度。她又說:「佛家有一句古語『雲在青天水在瓶』,與侘寂相似之處在於同樣叫人順應自然天理,以平常心淡然面對世態變幻。」圓、缺都是變幻的一種,順其自然就好了。

試想一下,我們除了用「完美」去形容完美外,還可用上什麼形容詞去稱讚?
Savia Chan
以Savia的性子,唯有選擇了具發揮的蕭邦樂曲來修習。即便是當攝影師時,她也喜歡以菲林相機來拍攝,感受它的原始感。

完美是最平庸的稱讚

Savia在工作室裡見到過太多精品首飾工藝師,常常因為一丁點的瑕疪而不斷修改首飾至完美,但達致所謂的「完美」後,是否代表再沒進步空間?「完美太單調了,也是一種無盡的追求與執念。」追求完美雖是一種動力,但有時也是一種束縛,讓人拒絕變數。Savia以往在奧地利學習古典音樂時就深深感受到音樂家對「完美」的古板理解,追求每一個音符、拍子的準確性,認為只有最傳統的古典音樂才是「音樂」,對其餘音樂類型一概不屑。

她甚少穿貼身衣服和bomber jacket,偶然嘗試卻又驚喜發現另一面的自己。

她的美學與時裝態度

既然不追求完美,那Savia眼中的「美」又是什麼呢?答案是:沒有標準,全靠感覺。她是一個很清楚自己需要和方向的女孩。製作首飾時,滿意的那刻自然會有「click」一下的感覺。穿衣亦一樣,選擇和搭配全看是否與自己相襯。她堅信穿衣是一種個人風格的延伸,可以反映自己的內在狀態,而一個人最美的時候應該是自己感到最舒適的一刻。她本身喜歡1950、1960年代的法式男裝工作服,以及一些較寬大、中性的衣服,但這次訪問時她嘗試了Diesel較女性化及型格的造型,驚喜發現這兩種風格同樣「click」中自己,從中找到舒適感。

攝影:陳嘉元

化妝及髮型:Kyo Lee

Diesel不完美型格即將突襲香港,9月14日至30日,Diesel於【一物 object a】Facebook專頁推出有獎遊戲,邀請網民留言,坦誠指出自己不論外在或心底「不完美」的部分,頭10位留言朋友將獲贈Diesel獨家「Go With The Flaw」潮tee一件,並選出最有意思的3個「不完美」留言,送出價值港幣3000元Diesel購物禮券。即玩:bit.ly/2fksW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