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Groovyboom:結集手作匠人 推廣本土工藝

撰文:Cyris
出版:更新:

近年手作與市集風氣盛行,一些手作興趣班平台應運而生。原以為今年成立的Groovyboom只是趕潮流的其中一員,跟Xavier Mok、Kenny Wong和Cindy Lai三位創辦人聊天後,卻發現他們的志向並不只是設立一個報名平台,而是要跟手作人一起成長,讓大眾了解背後工藝,使香港市場變得更加蓬勃。

(左至右)Xavier、Cindy和Kenny同樣鍾情本土工藝,今年合力創立手作平台Groovyboom。(陳嘉元攝)

不只是興趣班報名平台

「Groovy」有時尚有趣的意思,「Boom」則是擬聲詞,Groovyboom開宗名義走好玩有趣的路線,但他們並非單單設立一個興趣班收生平台,而是建立一個手作人的交流社群,提供各類支援,由尋找活動場地、善用社交媒體宣傳、連繫不同手作品牌推出聯乘產品等,最終目標是拉近大眾與工藝的距離,拓展整個香港市場。創辦人之一Cindy表示:「有些手作人專注工藝而忽略了其他事情,也未必擁有人脈和懂得宣傳,我們會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提出意見,希望雙方能共同成長。」

三位創辦人以往一起修讀時裝設計,Xavier和Kenny於2012年曾跟其他朋友成立皮革品牌Adarga,Kenny解釋:「『Adarga』在西班牙文中解作皮盾,象徵我們要悍衛本土文化。」儘管品牌曾到外國參展,又獲外媒介紹,成績不錯,但仍敵不過2014年轉型的命運,二人曾經心灰意冷,但無改他們對本土手作的情意結,於是萌起成立Groovyboom的想法,跟不同界別的手作人分享自身經驗。而Cindy則曾從事平面設計,又開過餐廳,最終發現工藝才是最愛;具備創作背景,擁有營商經驗,她表示跟手作人溝通時更「啱嘴形」。

Zoe跟丈夫現時全職投入Go with the flow,她說:「當初辭職也想過是否太冒險,但我認為要全力去做才能做到最好。」(陳嘉元攝)

Go with the flow與Motto Leather是兩個曾跟Groovyboom合作的本地手作品牌,背後的主理人分享經歷。Zoe原本以flow art自娛減壓,後來全職投入創作,設立品牌Go with the flow,把畫作演變成大大小小的家具,形容自己手作年資尚淺的她說:「Groovyboom的主理人本身也是手作人出身,深知我們正在面對什麼問題,在哪方面需要幫忙,也很尊重手作人的付出,會協助我們推廣品牌,這些都是我自己小家作業比較難做到的。」

Go with the flow以flow art點綴不同家品,如杯墊和椅子。
作為手作人,Ivan認為最開心是作品能夠獲得別人賞識。(陳嘉元攝)

成立七年的皮革品牌Motto Leather,以個人化、可自由組合部件的皮具作招徠,經驗豐富的主理人Ivan表示他以往曾接觸過不少同類型平台,「有些打電話來只問興趣班時間表,但Groovyboom很有心,肯去了解品牌,以不同方式宣傳,例如拍攝短片讓大眾了解工藝背後的理念。」

Motto Leather以採用意大利優質皮革的個人化皮具作主要產品,設有自家零售店。

拉近大眾與工藝的距離

Groovyboom以「尋找香港精神」和「承傳匠心精神」作口號,Zoe與Ivan不約而同認為香港精神是一份堅持,而Xavier則指匠心精神包括細心、恆心、虛心和執著心,如此這般才能把工藝做到最好,讓人看到「香港製作」也具備一定質素,不比外國品牌遜色。

Cindy補充說:「我們指的匠心精神是以前獅子山精神的轉型,不過現時情況艱辛得多,默默耕耘可能只得耕耘的份兒,難以成功。以前香港有許多工業,帶動到工藝文化,可惜現在經已式微。單打獨鬥很難走下去,所以我們想連繫不同單位合作,拓展整個市場。」Xavier以早前推出的中秋聯乘企劃作例子,兩款禮盒包羅手工月餅與不同手作品牌的作品,「我們想讓大家知道手作不只是去上一課或買一件產品,而是把工藝融入生活之中。」

Groovyboom早前推出兩款中秋禮盒,合作單位包括製造不凋花的「花工房 清之里」、以動物刺繡為題的「靈繡」、以flow art製作家品的「Go with the flow」、植物染布的「水木染」、手造月餅的「Comma, 逗樓」以及研究紙品工藝的「水木研社」。

近年手作市集成行成市,看似熱鬧,Xavier卻說:「大眾的確開始了解和多接觸到手作,但往往只停留在興趣和體驗層面,不似日本或台灣那樣,能讓工藝成為備受尊重的職業。以我們所知,香港大概有14大類的興趣班,大大小小的工作坊有300、400間,這規模其實足以成為一個行業。」

說到人們對手作的尊重,Ivan分享其經歷:「名牌效應在港根深柢固,有些來訂造皮具的客人會要求產品不印上我們的品牌logo,或者想要類似某名牌的款式,這些大都發生在港人身上。以往又曾有客人駕駛名車出現,但認為我們賣$300、400一個卡片套很貴。他們不了解手作,沒考慮到我們要購入意大利皮革,又要付出人工、租金、時間的成本。」Zoe認為比起是否名牌,手作有其獨特價值,「手作可以是專屬的,並非大量生產可以比擬。許多工藝品都是生活中可以應用的,可流傳後世的,背後有不同的故事,而不是一買一賣那麼簡單。」

Groovyboom三位創辦人認為,要宣揚本土工藝文化,吸引大家參加興趣班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提供更多渠道,讓大眾了解背後的意義,懂得欣賞和重視手作所花的時間與技巧。孤軍作戰也許太難,幸得這三位有心的年輕人銳意凝聚團結香港的手作人,務求令整個行業成長,使工藝得以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