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家森村泰昌 自畫像化成梵高、夢露重塑歷史人物的狀態

撰文:王海燕
出版:更新:

現今世代,雖然即食文化盛行,但梵高的自畫作品、瑪麗蓮夢露的性感、蒙娜麗莎的微笑,依然長存人們的心坎裏。而日本藝術家森村泰昌(Yasumasa Morimura)則透過諧擬攝影的方式,將這些過去的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再次活現眼前。

1985年,來自日本大阪藝術家森村泰昌首度發表他的自畫像作品《自畫像 梵高》後,藝術界便迎來一陣騷動,人們開始討論,森村泰昌究竟是攝影家、畫家,還是行為藝術家?為甚麼他們也有相同的質疑,皆因他的作品裏,表面看似是油畫,但再仔細觀察,其不僅應用了「自身」作為扮演名作裏的主角,並透過模仿與滑稽的手法解構歷史中的經典,作品更是應用了跨界藝術的表現手法構建而成。以這幅《自畫像 梵高》為例,為了展露梵高畫中的真實性,森村泰昌便直接將油畫顏料塗在自己的臉容上,再借黏土替代衣服布料,接着用紗布包纏耳朵,釘子則作為演繹帽子的毛線;背景方面,則應用上有色板子,同時在夾板上畫出白煙的形狀,一切準備就緒,最後就通過相機鏡頭將之記錄下來。因此,他的作品的確橫跨了攝影、設計、繪畫與行為藝術等範疇。

I don’t do my painting on a canvas, I do my painting on my face.
森村泰昌
以毛澤東為創作對象。


「創作梵高的畫作時,正值是我人生中最迷惘停滯的狀態,那刻猶如與梵高的痛苦重疊,也是我為何會用上梵高割斷耳朵這個畫面作為模仿的主因。」每次創作,森村泰昌也會嘗試完全代入主角的身份,不論是毛澤東、愛因斯坦、Frida Kahlo、瑪麗蓮夢露等歷史上重要傳奇人物,他同樣必先會了解當中主角所涵蓋的文化、種族、宗教、歷史等議題,從而再將主體與有關前者而引伸的美學一一放進自己的藝術作品當中。

+1

「Various truths are concealed in many paintings。」—— 森村泰昌

以希特拉為創作靈感

作品除了足見森村泰昌高技術的諧擬技巧,還有後製、拼貼與戲劇舞台佈景的設置,創建出橫跨着古代與當代、性別與物種、時間與空間的二次創作,然而作品中更能反映出70至90年代的日本藝術氛圍,「之所以有一系列哲古華拉、希特拉、列寧、毛澤東等人物作為創作主題,全因想展現出歷史上男性權力主義的時代。」而二戰後的日本,的確受到不少西方價值觀的影響,森村泰昌亦然:「我很少接觸日本藝術歷史的教育。」以上種種原因,也能逐一理解到森村泰昌的創作泉源,年近70歲的他,遊走於擬仿與真實之間的概念與思想,到底他還會為藝術親身上陣以衛畫像方式來戲仿其他歷史人物呢?請大家拭目以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