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BODW】協調環境與社區 公共建築給予每座城市獨特身份個性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建築是形式與空間的藝術。在全球各地不同階段的城市化過程中,有關公共空間的討論從未被擱起。怎樣的公共建築,才能令公共空間活起來?正如國際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說道:「建築是連接私密性和公共性的通道。」「設計營商周」(BODW)峰會論壇中,三位國際著名建築師就探討了公共建築對城市面貌個性,以至每一個個體的日常生活及與社會互動的影響。

設計應連繫建築、人和自然

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曾參與不少於日本及其他國家的公共建築項目,其中為人熟悉的作品包括日本仙台媒體中心、2002年英國蛇形美術館展亭、台灣臺中國家歌劇院等。伊東豊雄在對談中提到,他着重從設計細節中突顯出人、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連繫。但他觀察到現今不少建築並未顧及與周邊環境和建築群的協調,仿如獨立個體突兀地佇立。

日本著名建築師伊東豊雄

伊東豊雄設計不同公共建築時,嘗試從結構着手,運用空氣對流及地下水來製造天然恆溫系統,令他的作品增添有機生命,連繫人與自然。

伊東豊雄設計臺中國家歌劇院時,考慮到周邊建築群,協調歌劇院與四周環境。©Kai Nakamura

公共建築目標─促進使用者交流

UNStuido的創辦人兼首席建築師Ben van Berkel,將其工作室定位為「集合建築設計、都市發展和基礎設施專家」網絡。UNStudio現時正著手設計卡塔爾多哈的整合鐵路網絡、杜拜的Wasl Tower等項目。於BODW論壇上,他以西九文化區設計的演藝綜合劇場為例,闡釋了空間的公共概念,及如何透過內部設計促進使用者交流。

Ben van Berkel於荷蘭Rietveld Academy及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修讀建築系,於1987年獲頒AA榮譽文憑。©Els Zweerink

一般劇院的設計跟周邊環境缺乏互動,容易令人有種與外隔絕的感覺, Ben van Berkel則特此以大量玻璃作為演藝綜合劇院的外牆,增加室內透明度,以達致內外和應。由於劇院要應付不同表演節目,Ben van Berkel在設計時,須在有限的空間內平衡客戶要求,他將劇院內部環境盡量濃縮,例如以八字型設計的走廊,令觀眾能在劇院內享受無縫遊走的體驗,可見當中的多元和創意想法。

由UNStudio負責的Mercedes Benz Museum項目,以獨特的立體概念,重疊三個三角環,中空部分為中庭,讓人想起汪克爾引擎。©Evabloem fotografie

細研公共交通設計  釋放都市空間

交通運輸系統亦是公共建築的重要一環,擅長公共運輸設計的Paul Priestman說道:「公共交通是一個城市的文化象微,賦予城市身份和個性。」他為港鐵設計的全新車廂,細節中體現香港追求的安全性和效率。Paul Priestman希望藉設計改善城市環境和釋放都市空間,其大膽想法包括由無人機送貨系統Dragonfly協助解決路面交通擠塞問題,以及打造鐵路車廂半企半坐座椅,以容納更多乘客。

普睿谷設計共同創辦人、主席及設計師Paul Priestman ©PriestmanGoode

Paul Priestman指各地政府漸漸了解到,交通網絡可以塑造一個城市的面貌與文化氣息,這能鼓勵建築和設計師以改善日常生活為目標,及利用可持續發展為長遠思維,帶來嶄新創作意念。

倫敦New Tube for London(NTfL)的項目預計於2023年至2025年全面運作,數條行車線將提高載客量25%至60%不等。如同Paul Priestman所說,精準的公共運輸設計能解決城市交通繁忙的問題。©PriestmanGoode

更多國際設計大師語錄:bodw.com/tp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