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硝煙再起 高調的土耳其又想再開闢戰線?

撰文:塗柏鏗
出版:更新:

自2020年7月12日起,關係始終不睦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為了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的歸屬再度駁火,雙方都各有多名軍人與平民傷亡,情勢日愈危急,令聯合國與多個大國都呼籲停止戰鬥。然而,一旁的土耳其反倒選擇高調介入。

土耳其國防部長阿卡爾(Hulusi Akar)會晤阿塞拜疆副國防部長兼空軍司令塔伊羅夫(Ramiz Tahirov),並稱「阿塞拜疆土耳其人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斥責亞美尼亞搞「侵略性民族主義」,並提供彈藥、無人機給阿塞拜疆以支持戰事。對土耳其來說,無論是高舉「泛突厥主義」或服膺「新奧斯曼主義」,強調的都是恢復突厥宗主與區域大國的地位,因此自然汲汲於向外耀兵彰顯實力,對從歷史上民族與語言相近的阿塞拜疆更是相助到底。

土耳其國防部長阿卡爾(右)會晤阿塞拜疆副防長塔伊羅夫(左)、阿塞拜疆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陸軍司令穆斯塔夫耶夫等人,表達阿塞拜疆的支持。(Twitter@T.C. Millî Savunma Bakanlığı)

高加索地區在古時本是奧斯曼帝國與波斯帝國反覆爭奪的陣地,但自1724年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簽訂《君士坦丁堡條約》(Treaty of Constantinople)開始,先是部分阿塞拜疆被俄國攫取,接著亞美尼亞亦在19世紀逐步遭俄併吞,這令土耳其看待高加索地區時,總懷着一份歷史屈辱與地緣利益的雙重危機感。因此當俄羅斯犧牲20萬以上兵士、在新征服地展開曠日廢時的高加索戰爭之際,奧斯曼便在英國的支持下派出大量間諜,煽誘高加索當地居民起身反抗沙俄大軍或遷居到土耳其,抑或造謠留下來的穆斯林將全體被強迫改宗基督教。

奧斯曼帝國的暗中鼓動,再加上俄國採取血腥鎮壓,高加索總司令葉爾莫洛夫(Aleksey Petrovich Yermolov,1777─1861年)威脅稱「我要讓那些山民對我畢恭畢敬,讓他們一聽到我的名字就膽戰心驚」;接著俄國又於1861年推行旨在剝奪高加索人民原有土地以及鼓勵俄羅斯人移民的政策,激使大量高加索人逃亡到奧斯曼境內。這對奧斯曼來說具有兩項好處:一是補充了可抵禦俄國進逼的人力,二是擾亂俄羅斯邊疆,令俄羅斯無暇以此為基地再繼續向南擴張。而這種考慮迄今依然貫穿着土耳其的外交決策,因為只要高加索繼續保持混亂,那將是阻礙俄羅斯同土耳其衝突的最大緩衝。所以當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爆發革命後,高加索地區重新陷入混亂,奧斯曼立刻揮師介入,並站到阿塞拜疆一邊同亞美尼亞開戰,爭奪雙方都視為故土的納卡地區。

而土耳其之所以堅定不移地支持阿塞拜疆,除了民族與宗教等歷史因素外,亞美尼亞的領土要求與對境內同族的煽誘更是一大威脅。由於英國、德國、俄國多次以保護亞美尼亞為藉口干涉奧斯曼內政,使得奧斯曼對亞美尼亞人懷有相當程度的戒心。加上1878年俄國擊敗奧斯曼後簽訂的《聖斯特凡諾條約》(Treaty of San Stefano),不僅差點肢解奧斯曼在巴爾幹半島的全數領土,還明文規定奧斯曼若不著手保護亞美尼亞人不受侵犯,那麼俄軍將繼續駐守在西亞美尼亞,更令奧斯曼帝國咬牙切齒地認定亞美尼亞是不忠實的臣民。

接著1914年俄國又以支持民族自治為名義,招募亞美尼亞人進入俄軍,更逼使奧斯曼帝國指控亞美尼亞「通敵」,最後終釀成1915年奧斯曼政府大肆逮捕清洗亞美尼亞菁英、繳械亞美尼亞籍士兵與驅逐老弱婦孺的屠殺大悲劇。而且在俄國革命期間一度獨立的亞美尼亞共和國,打算將土耳其東疆皆納入囊中,一度險遭實行的《色佛爾條約》(Treaty of Sèvres)也承認這項邊界劃分,故土耳其將亞美尼亞視為來瓜分自己的帝國主義同路人,印象更為惡劣。

由於這項歷史爭端,土耳其迄今仍否認亞美尼亞口中的「種族滅絕」控訴,並將此問題與納卡歸屬連帶捆綁成關係正常化前提,導致亞美尼亞與土耳其始終未建交。儘管土耳其與亞美尼亞一度在瑞士與美國的調停下,於2009年10月簽署促進和解的議定書,雙方同意重開自1993年起便關閉的邊界。但由於阿塞拜疆以提高石油、天然氣等出口品的價格相威脅,批評土耳其接近亞美尼亞無異「背叛」,令土耳其不得不立刻停止改善同亞美尼亞的交流。這也使亞美尼亞更強調自己乃種族屠殺受害者的形象以攻訐土耳其,2019年更鼓動美國眾議院在土耳其進軍敘利亞發動「和平之泉」(Operation Peace Spring)後,通過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決議案,讓土耳其憤怒地批評美國利用歷史作為政治工具。

2020年7月19日,土耳其伊斯坦堡的阿塞拜疆僑民揮舞母國與土耳其國旗遊行,以表達兩國共抗亞美尼亞的情誼。(Reuters)

但土耳其自身長年以來亦是如此,譬如土耳其一直宣傳同屬突厥系的阿塞拜疆是「兩個國家、一個民族」,還有通過組建「突厥議會」(Turkic Council)來輸出影響力。不過經濟考慮亦是吸引土耳其拉攏阿塞拜疆的主因,因為阿塞拜疆藴含豐富的油氣資源,又是繞開俄羅斯向西方輸送油氣的替代路線。因此無論是就民族文化、宗教、地緣與經濟層面來看,土耳其都不會輕易放棄與阿塞拜疆間的聯盟。

只是這種基於歷史使命與地緣考慮的干涉行動,土耳其已經在利比亞和敘利亞等國發動且深陷其中,靡費了不少財力,再加上經濟表現又無起色,還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將收縮5%。且依據美國國防部的報吿,光是2020年上半年,土耳其就在敘利亞又招募了3,500至3,800名左右戰士參加利比亞內戰,顯現其打代理人戰爭的支出有增無減。儘管敘利亞電台指稱土耳其又在敘利亞以月薪2,500美元的高薪,招募數百名激進份子替阿塞拜疆作戰,但這只會更讓土耳其的財政雪上加霜。因此土耳其恐怕不會輕易再直接大規模出兵開闢一條戰線,以免日愈捉襟見肘。

土耳其對亞、阿兩國的高調干涉,無非只是想渲染大國形象,以及伺機向美國和北約傳達土耳其可藉高加索遏制俄羅斯的意味,抬升自己的戰略價值。然而,亞、阿關係惡化的源起,本就是帝國主義征服與操弄的遺緒,土耳其不甩國際調停的呼聲,既無益於當地人民的身家安全,對同樣承受過列強欺凌的土耳其來說更是種反諷:帝國主義的受害者,如今倒成了以兄弟之情為名推波助瀾區域衝突的幫兇。而這也從側面凸顯,土耳其念茲在茲的「新奧斯曼主義」註定不會給世界帶來更多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