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東漖城中村辦回遷宴:1200桌座無虛席 有村民一次分房10多套

撰文:劉莎莎
出版:更新:

據內媒報道,23日晚,廣州荔灣區首批改造的城中村東漖村舉辦回遷宴,被邀請的村民及嘉賓超過1.2萬人,現場1200多桌座無虛席。
報道指,基本每個回遷戶至少能分兩套房,有村民更分得十多套安置房。

廣州荔灣區首批改造的城中村東漖村舉辦回遷宴,被邀請的村民及嘉賓超過1.2萬人,現場1200多桌座無虛席。(金羊網)
城中村:留存在城市區域內的傳統鄉村,是內地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有的現象。

據金羊網23日報道,當日回遷宴還邀請歌舞、相聲、粵劇各種藝術表演,有村民坦言,「今晚的喬遷晚宴是東漖改造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據介紹,東漖是廣州荔灣區首批進行整體改造的城中村之一,採取村企合作改造模式,以「搬積木」的方式,先拆除集體物業,騰出地塊進行居民安置房建設,完成安置後再進行下一地塊村民的搬遷、改造。

據了解,東漖城中村改造項目復建安置房工程共分三期實施建設,總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可安置住宅面積32萬平方米,共有22棟復建房,3320套房屋。此次復建房一期回遷有500多戶居民,涉及安置房1145套,面積達15萬平方米,分房原則為「先簽先選房」。

據知一期安置房有26種戶型,面積從66平方米至128平方米(折合約710平方呎至1370平方呎)不等。基本每個回遷戶至少能分到兩套房產,還有村民中分得安置房最多的一戶高達十多套房。

此前開發商在該地塊推出商品房,售價接近每平方米4萬元人民幣。這意味着,即便只是一套最小面積的66平方米回遷房,價值也很可能高達200多萬人民幣。

收地拆遷成就「拆二代」

「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窮二代」聽得多,但所謂「拆二代」又是什麼?改革開放以後,城市擴張、城鎮化既帶來諸多機遇,同時又造成眾多社會問題--除了烏坎式的土地糾紛、官民衝突外,還有地方政府將土地收入大額補償給村民後塑造的「拆二代」問題。

有別於「官二代」、「富二化」,「拆二代」多半在農村長大,並非一出生就含着金湯匙。在實施拆遷後,村民除了得到拆遷補償外,也分回新屋部分物權,利用分回的新屋做買賣或收租,這是讓拆遷戶暴富的主因,其子女因為繼承財產,也順利躋身「富二代」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