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訪】浙江「拆十字架」發酵 專家指官方憂基督教發展過快

撰文:鄭子健
出版:更新:
兩年多以來,浙江省「拆十字架」引起軒然大波。(Getty Images)

早前,浙江金華城區基督教會牧師包國華及其妻子邢文香,連同12名「骨幹」成員,遭當地法院判罪。

據官媒《浙江日報》所載,包氏夫婦犯有「職務侵佔罪」、「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眾」、「非法經營罪」及「隱匿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4項。法院重判包國華14年有期徒刑,其妻12年有期徒刑,兩人各充公財產60萬元人民幣,並處罰9萬及10萬元。

浙江省政府不止「移除十字架」,有時還清拆教堂。(Getty Images)

另一邊廂,美國基督教權益組織「對華援助協會」(China Aid)認為,重判原因旨在「宗教迫害」,懲罰包國華及其轄下教會「抗議中共強拆十字架」。

對於包國華一案,《香港01》專訪香港中文大學神學院院長邢福增,由其講解背後深層意義,分析近年內地對基督教政策走向。

「拆除十字架」之爭與「公共空間」

過往浙江省以「包容」基督徒見稱,轄下溫州市更有「東方耶路撒冷」之名,但自2013年起,態度突然為之一變。該省推行「三改一拆」政策,改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並「拆除違法建築」。政策實行兩年多以來,幹部要求當地教會移除十字架建築物,有時甚至拆除教堂,包國華一案即疑與對抗「三改一拆」有關。

拆毀教堂只屬少數,幹部大多只強調要「移除十字架」

邢院長指出,按官方數字,拆除教堂只屬少數,幹部大多只強調要「移除十字架」。據其分析,此前內地政府認為基督徒增長人數「太快太多」,而宗教場所興建「過熱」,教堂分佈密度甚高,數量又多,高外形特別搶眼。對此增速,幹部認為必須「降溫」,於是由「公共空間」入手,顯眼象徵物如十字架首當其衝,部分華麗教堂亦未能倖免。

內地官方不只推行「三改一拆」,還立例規範宗教建築,內容包括禁止放置十字架於教堂屋頂,定明其大小比例,又教堂建築風格應取中式為主。據邢院長所論,內地立例規範意在重申立場,致力於置內地基督教發展於「官方框架」之中,表明入境西方宗教需「中國化」。

邢院長又補充,據聞浙江省有不少基層黨員違反黨規,暗中信奉基督教。他觀察到浙江省一邊「移除十字架」,另一邊針對信教黨員,「加強無神論教育」,務求拆除「黨內十字架」。

此前內地政府認為基督徒增長人數「太快太多」,而宗教場所興建「過熱」…
中國可能成為最多基督徒的國家。(Getty Images)

欠健全財務管理貪污瀆職非不可能

包國華一案不只關於「三改一拆」,內地司法機關指控夫妻二人利用職權之便,篡改教會財務程序,上下其手,「侵吞教徒奉獻款(項)」。官媒更以「剝開『清苦牧師』畫皮」來描述此案,指包氏夫婦表面「穿著樸素、粗茶淡飯」,實則中飽私囊,搜刮財富。

邢院長承認,不止教會,內地宗教機構普遍有此毛病,缺乏健全財務管理,外人很難斷定個別瀆職案例真實與否。但他強調,正因財務不清,有心要從中「找漏洞」,實際「易如反掌」。另外,那些遭刑事指控的教牧,往往此前帶領教眾抗議「移除十字架」,難免引人揣測,懷疑官方「秋後算帳」。

早於包國華一案,北京維權律師張凱涉及溫州「一系列涉宗教非法聚集事件」,遭當局逮捕。他其後於電視公開「認罪」,承認接受對華援助協會資助,「發動信徒對抗政府,企圖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該美國組織隨即回應,聲明不會「停止繼續於中國宣揚宗教自由」,實則是次亦有公開聲援包國華夫婦。

內地政府不時指控「教案」牽涉「外國勢力」,對此邢院長未有正面否認。

內地政府不時指控「教案」牽涉「外國勢力」,對此邢院長未有正面否認。他個人認為,中國確實存在人權問題,也有外國機構「批評」政府未能保障「基本權利」。假如官方只因討厭其所言刺耳,便定性此等機構為敵對組織,似乎是「轉移視線」。

內地基督徒與政府為博弈關系

自改革開放以來,內地基督新徒數目有增無減,據《人民日報》稱,至今人數為2,300萬至4,000萬之間,未來很可能成為最多基督徒的國家。邢院長更指出,近年基督徒「維權意識高漲」,勇於爭取中國憲法所賦予的宗教自由,另還有維權律師相助,因此與內地官方衝突日多。

作為總結,邢院長認為,內地基督徒與政府為博弈關系,幹部既要求教眾遵從「官方規範」,信徒則於其中尋求詮釋和行動空間,如「家庭教會」雖不獲官方認可,但地方幹部大多對其「隻眼開隻眼閉」。另一方面,部分內地教眾會採取更強硬立場,於「宗教自由」一點與官方針鋒相對,甚至不惜公開對抗。他預期兩種模式將並行不悖,於互動之中左右政府對基督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