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台灣俗稱「大陸妹」涉歧視 新世代推動更名「福山萵苣」

撰文:秦寬
出版:更新:

在台灣,福山萵苣(香港叫做生菜)被俗稱為「大陸妹」,有新世代表示,這個稱呼帶有對陸配和陸生的歧視,他們呼籲啟動更名行動。但有台灣民眾認為,「大陸妹」只是大家的習慣用語,不需要小題大作。

台灣有學生團體發起「大陸妹」更名行動,以避免該詞所隱含的歧視與貶義色彩。(聯合新聞網)

在台灣餐廳,食客們點菜時經常會聽到「我要一份大陸妹」。當服務員將「大陸妹」端上桌時,食客們恍然大悟,其實所謂的「大陸妹」就是一盤生菜。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陸生及陸配(大陸籍配偶)到台,「大陸妹」一詞引來不少爭議。不少民眾認為,因「大陸妹」一詞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新聞中指「來台非法賣淫的大陸女子」,該詞有貶義或歧視的嫌疑,會讓台灣不少陸生及陸配感到不適。

台灣學生曾品璇為更名「大陸妹」所做的宣傳DM單。(曾品璇臉書)

自今年1月起,曾在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就讀的學生曾品璇就發起「用『點菜』終止歧視」的行動,該行動反對台灣多年來把福山萵苣(港稱:生菜)稱作「大陸妹」的傳統。他們利用透明姓名貼提醒老闆,亦在北藝大的學生餐廳主動向老闆提出希望更換「大陸妹」菜牌,最終老闆同意更換,但曾坦言,這個過程十分艱難。

學生們在點單條上用透明姓名貼寫上「福山萵苣」,以遮擋「大陸妹」名稱。(聯合新聞網)
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6月8日在Faceboook上發文支持曾品璇發起的「用『點菜』終止歧視」運動。(李明聰臉書)

此行動得到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聰的關注,隨後才引發大眾討論。李明聰本月8日在臉書(Facebook)上稱,多年來他在教授社會學導論課時,討論到命名(naming)、符號化的社會權利運作與污名效果時,都會以「福山萵苣被叫做大陸妹」為例,這與「阿茲海默癥被稱為老年癡呆症」的意義類似。他亦摘錄了曾品璇的反歧視行動說明,並號召網民推廣。

當然,我們完全不需要責難持續慣用的人,因為問題不是人們用此語彙有無歧視意圖,而是性別與族群權力不對等關係的無意識複製。我們要反省改變的是後者。
台大社會系教師李明聰

稱「大陸妹」還是「福山萵局」? 台灣民眾意見兩極

正當「大陸妹」更名行動不斷發酵,引起大量民眾討論時,台灣民眾在此事上的意見亦呈現兩極化。在接受傳媒採訪時,有民眾稱「大陸妹」應該被正名為「福山萵局」,但亦有民眾稱,「大陸妹」只是一個口語,不應該被解讀出太多意涵

對此,台大社會系教師李明聰指,「大陸妹」一次具有種族和性別歧視。他坦言,如果日本人和美國人都吃一種叫「台灣妹」的菜,「這菜還吞得下去嗎?」李明聰續指,民眾應該用點菜來正名,「每一口呼吸都是性別,希望更多人捲袖而起」,不少陸配被他打動。

台灣學生發起「用點菜終止歧視」行動。(資料圖片)

實際上,關於「大陸妹」一詞的演變,著名台灣作家曹銘宗的《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一書中有記錄。據稱,台語中的萵苣被稱為「萵仔菜」,台南發音近似「妹仔菜」。後來,當地引進了大陸品種的萵苣,就被稱作「大陸妹仔菜」。為了「好叫易懂」,「大陸妹仔菜」就被簡稱為「大陸妹」,這表明用「大陸妹」來稱「福山萵苣」只是為了簡便上口,而並非涉嫌故意歧視。

日前,台灣農業部門亦稱,「大陸妹」的俗稱是因為發音與大陸配偶來台時的時空背景巧合發展而來,並非歧視。但李明聰認為,不管有無歧視而已,「大陸妹」一詞會令人覺得羞恥與不適,他呼籲民眾應繼續為「福山萵苣」正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