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兩岸交流有何錯 是誰將一切政治化?

撰文:荀文若
出版:更新:

1月13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宣布,大陸將新增四處「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分別是福建龍巖長汀汀州客家首府、泉州安溪清水巖、江蘇淮安大運河文化帶以及四川綿陽梓潼文昌祖庭。朱鳳蓮說,設立這些基地,展現大陸方面積極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的對台方針。

然而,台灣陸委會卻回應,這是大陸希望爭取台灣民眾對陸方的「文化與政治認同」的舉動。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大陸將新增四個兩岸交流基地。(國台辦發佈@微博)

據瞭解,自2009年以來,中共中央台辦與國台辦已在大陸24個省區市批准設立了79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朱鳳連表示,這體現了大陸堅定不移貫徹對台方針政策,積極擴大兩岸交流合作,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不斷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其實,從朱鳳蓮的介紹來看,其實就是在強調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性,希望通過這些交流基地的建設,能夠讓雙方的民眾加深對彼此的認識與理解。朱鳳蓮還舉例,從2020年10月開始,遼寧的張氏帥府博物館和台灣新竹的張學良故居開始合作,每月進行一次聯機直播,讓兩地民眾能夠實現「雲參觀」,增進共同的歷史記憶,激發新的體驗和情感。

不可否認,大陸對台的各項工作、特別是國台辦所揹負的任務,就是要「統戰」台灣,而統戰的目標即是要去聯合及團結不同政治團體與社會力量,所以陸委會稱大陸要爭取台灣民眾對陸方的文化甚至是政治認同,嚴格說起來並沒有錯。

但是,在這邊要問的是,難道陸委會、以及部分台灣政治人物,對台灣民眾就是如此沒有信心嗎?大陸開幾個基地、提供一些優惠措施,台灣人就會因此被吸納進去嗎?真正有自信與開放的社會,不是應該要知己知彼,而非固步自封、閉鎖不前才是?大陸開設兩岸交流基地,台灣更可對應開放,試問這有何不可?

陸委會方面早前表示,大陸設交流基地,是爭取台灣民眾對陸方的「文化與政治認同」的舉動。(資料圖片)

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全球化下的各地民眾,旅遊各地、到不同的地方讀書與工作、甚至與不同環境的對象結婚,都早成為家常便飯,通過各式各樣的交流方式,彼此能夠更了解對方的生活、社會與政治環境,這對增進彼此的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迄今,沒有辦法在馬英九時期兩岸共同奠定下的基礎持續開展兩岸關係,反而因其僵化的意識形態緊箍咒使其事事政治化、事事都要批判一下北京,藉此鞏固自身在台灣社會獲得的支持;加以中美博弈底下與香港的紛亂,民進黨在操作反中抗中的議題可以說切中要害,讓2020年蔡英文沒有政績僅憑反中就能扭轉頹勢贏得大選。

也因此,民進黨政府必須繼續維持台灣社會反中抗中的熱度,不論大陸方面提出什麼樣的軟性議題或要求,仍得把一切都歸結到大陸在統戰台灣、大陸政治操作明顯、要大陸放棄意識形態等就能夠萬事通。但長遠來看,這只不過是遂了當前民進黨政府的私心,但對兩岸的健全互動與發展卻是雪上加霜。

民進黨現在的兩岸政策可說是被「反中抗中」一言蔽之。(民進黨供圖)

其實,大陸在宣布兩岸相關文化與軟性交流事宜時,基本上都不會沒提到所謂政治認同、甚至是「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等政治術語;而當蔡英文在元旦文吿中都說期待兩岸能夠恢復有序的交流,台灣特定部會與政治人物卻仍從中阻撓兩岸融冰的可能性,一切的一切,對化解兩岸的相互猜忌,不會有任何幫助,更只會徒增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