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疫三年:不要低估香港、廣州、石家莊的樣本意義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20條防疫新政公布前後,中國各地本土病例持續累加,其中尤以廣州引人關注,甚至有傳言當地因疫情防控爆發激烈衝突。雖然在本土病例增加的情況下落實20條措施有一定難度,畢竟各地已經習慣了以往以結果為目標的「動態清零」,但一個普遍的共識是,中國探索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共存之路是大勢所趨,決不能因一時的陣痛期重走回頭路。

現在的關鍵,不是共存與否的問題,而是如何共存的問題。在如何共存的問題上,香港、廣州、石家莊事實上都在不同階段、以不同形式提供了樣本。

先看香港。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之際,社會層面對於究竟是向內地看齊「動態清零」,還是向國際看齊「與病毒共存」產生巨大分歧與拉鋸,最後香港掙扎一番過後,看上去還是以「與病毒共存」的方式結束,但不同於歐美等國的躺平式「與病毒共存」,香港的共存方式更多是「半躺平」的,因為在「與病毒共存」的同時,考慮到老年群體眾多,且多數並未接種疫苗,故香港同樣在最大限度保證「與弱者共生」。而這,也是中國式共存之路的底層邏輯。

香港第五波疫情之際,內地醫護分批馳援。(新華社)

進入11月,雖然香港日增病例數千,但仍接連舉辦多場國際盛會,包括香港金融科技周、香港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國際七人欖球賽,政策引導上亦漸次放寬防疫標準。11月10日,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曹雪濤特別提到,「香港基於科學精準原則,因時因勢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統籌接軌世界與連通內地」,並同時表示衛健委將根據香港需要一如既往提供一切必要技術支持,冀與香港共同努力平衡經濟民生,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

從這個層面來看,中央不僅對香港防疫給予了肯定,且正在將香港防疫經驗作為內地探索共存之路的實踐樣本。

再看廣州。作為內地疫情最為嚴峻的地方,廣州連續12日單日新增破千例,11月14日開始,單日感染者數量突破5000例,16日突破8000例。根據官方對截止14日的33166例感染者的樣本分析,其中無症狀感染者佔比達97%,所有感染者情況均穩定,無一重型、危重型病例。目前,廣州分梯隊啟用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方艙醫院,實施分類收治,主要用於接收無症狀感染者隔離觀察。

與此同時,北京、重慶、鄭州等地亦公布了重症情況,其中,北京1187例感染者中重型2例,重慶超8000例感染者中重型3例,河南鄭州在本輪疫情中沒有重型和危重型病例。

2022年11月13日,廣州,海珠區濱江街道進行核酸檢測。(視覺中國)

一個基本事實是,廣州等地要想實現以往意義上的「清零」幾乎不可能,除非重走上海疫情期間的靜默、封城的老路,但這樣的老路,顯然與走向放開的大方向背道而馳。廣州疫情將會如何結束,在20條措施的公布之後,在不得不因時因勢探索中國式共存之路之際,無疑有着很強的樣本意義。

最後看石家莊。20條措施公布後,石家莊因打響第一槍從而成為最為引人關注的地方。11月14日,石家莊宣佈自即日起取消常態化核酸點,地鐵和公交方面自15日起不再查驗核酸有效期,除重點場所外不再查驗72小時核酸證明、同時復工、復產、復課。此前一天, 石家莊市委市政府致信全體市民,表示「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廣大市民要充分認識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鬆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信中亦強調,「如遇一些地方和部門搞『一刀切』『層層加碼』『一封了之』等任意延長封控時限、任意擴大封控範圍、任意加碼封控措施的,歡迎通過熱線電話進行反映和監督。」隨後附上了石家莊各區熱線電話。

在巨大的關注度之下,雖然後來石家莊恢復了部分已經撤銷的核酸檢測點,但這與最開始公布的措施並不矛盾,且由石家莊打響的第一槍引發的諸多討論無疑帶有風向標意義。比如一旦因不再查驗核酸有效期撤銷核酸檢測點,怎麼平衡有核酸需求的民眾?怎麼收費才合理?一旦將政府的兜底服務更多轉向個人責任制,怎麼各盡其責、自覺遵守防疫規定?怎麼避免公眾恐慌?一旦從嚴防嚴控走向適度放開,面對本土病例激增,怎麼做到精準防疫?怎麼避免固守老辦法?怎麼避免醫療擠兑?特殊群體的需求怎麼保障?

2022年11月15日,石家莊,退燒解熱類家中常備藥物受到市民歡迎。(視覺中國)

回看中國抗疫這三年,人們仍不免唏噓不已,從武漢疫情之際的全國一盤棋、最美逆行者,到後來其他國家和地區陷入巨大混亂,中國成為唯一經濟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再到上海疫情以來的巨大撕裂和經濟疲態,及至今天新的轉折點。雖然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民眾對病毒的認知不同,究竟是放開還是清零也存在爭議,但一個普遍的共識是,人們都希望能儘快回歸生活的常態,都希望中國不再重走上海疫情以來的老路。不管是已經復常的香港,還是時下正在進行艱難探索的廣州、石家莊,都是中國式共存之路的樣本,千萬不要低估這些地方的樣本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