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要獲國際信任 距離還有多遠?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即將在下周一(25日)舉行,華為將在MWC上揭曉最新旗艦手機,並在期間重點重申:華為在5G上領先全球,值得信任。
華為無疑是國際知名品牌,但它會成為眾矢之的,並不只因為它遭懷疑盜取用戶資訊或間諜行為,華為要成為國際所能「信任」的品牌,還有一段路需要走,且與其發展5G技術一樣,愈快愈好。

華為世界知名,2018年國際手機銷量超越蘋果成第二位。(路透社)

儘管美國指控使用華為設備會影響安全,並呼籲盟友棄用華為,但實際直至今天為止,美國政府未曾公開可指控華為盜取用戶資訊或進行間諜行為的具體證據。而實際包括英國、德國等安全部門,亦曾先後表示沒有證據顯示華為正利用設備在背後監聽。華為會遭到懷疑,是因為其中國的背景。

剽竊損品牌形象

───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

我們要談的不是國家政府的信任。華為無疑是國際知名品牌,在5G技術擁有領先地位。它的銷量、收益及科研成就也是甚具成就的。然而華為仍不是國際一般消費者所能「信任」的品牌,因為華為的品牌,被其喜愛「抄襲」的形象所打擊。

2019年1月一名新西蘭的音樂製作人,Nigel Stanford在他的Twitter上投訴,稱他在5年前製作的一輯音樂電影,遭華為剽竊。他把華為平板MediaPad的宣傳片,逐一截圖與自己在2014年創作的《Cymatics: Science Vs. Music》比較,發現在設計及演出上,有非常明顯的「借鑒」。

華為很快就把相關的宣傳片撤下,並稱會調查事件。但事件正好發生在華為副董事孟晚舟被捕,美國對華為窮追猛打的時候,爆出醜聞令華為難堪。

原版(上)及華為廣告(下)的截圖,兩套片中元素有相當多的重覆。(影片截圖)

MateBook與MacBook

這不過是冰山一角,華為實際在其產品上早已被表示是其他某些產品的借鏡。以華為最新發表的MateBook 13為例,相信不少人第一次看見這台MateBook會率先想起蘋果的MacBook Air,2018年的MateBook X Pro就被評為蘋果的MacBook Pro翻版。兩者雖然在系統、機能、熒幕解像度等硬件上全然不同,但設計和外觀佈局上有一定類似,市場定位亦相同。

當然,這不會是只有華為在做,或實際整個消費電子業界有太多類似案件,如微軟最初的Windows被指抄襲蘋果介面、三星與蘋果纏繞7年的官司。且經評測不少都認為,華為最新的MateBook可比美MacBook甚至有過之無不及,但這都無法改變一般用家對華為產品的印象。當華為發表新產品時,會問道:「這又是從哪個產品參考而來?」

從沒有一個知名品牌的電腦產品會被一致公認仿傚蘋果的MacBook系列,除了華為的MateBook 。(Getty Images)

大眾看到的是表面消費層

華為業務並非以消費電子產品為主,各種通訊設備、企業網絡方案、電腦硬體才是其主要業務。但對一般大眾而言,手機及平板等用品才是他們最熟識華為的產品。也就是說相比領先5G技術,華為手機性能及外觀好否才是一般消費者所考慮的。當一個產品公佈就被消費者認出是「某某翻版」,儘管不是真山寨,都會打擊華為形象。

加上華為多次被指竊取外國公司技術,甚至傳出「獎勵盜取他人技術的員工」制度等,當一般使用者一二再地看見華為各種參考或抄襲行為───即管只是外觀,也只會把其看低一線,無法完全信任華為這個品牌。

所有東西都是由參考學習開始的,日本上世紀5、60年代抄襲西方惡名昭彰;韓國90年代剽竊日本大量技術;中國今天所走的道路也是跟隨他們腳步而已。但華為既然已成為今天世界知名企業,也自認能在通訊領域中舉足輕重,如此的「學習過程」理應不再需要。而且這不僅是針對華為,中國製造,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