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軍敘利亞+拋棄阿富汗 特朗普和美國究竟還能保護誰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10月18日後,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抵達安卡拉,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Erdogan)達成了一份「停火協議」。這對在敘利亞問題上已無力迴天的美國來說,算是挽回了些面子。但這份讓土耳其暫停攻擊的協議終究是意義有限的。

從10月中旬至今。敘利亞前線已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除土耳其進佔部分地域外,從10月14日開始,駐紮在北敘利亞地區各城市的美軍業已拋棄基地,攜帶裝備迅速轉進。打着俄羅斯國旗的敘利亞軍車和俄方軍事人員與之在公路上擦肩而過。

至此,分析人士們可以得出結論,即在奧巴馬(Barack Obama)時期就已失敗,卻裝做好像沒有失敗的美國中東佈局終於在特朗普(Donald Trump)第一任期的末期難以為繼,而普京(Vladimir Putin)深耕多年的敘利亞戰場則取得了勝利。

當美國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Nancy Pelosi)等人已多次痛批美軍撤離向「美國的盟友」發出了「美國不再可靠」的信號之後,曾經被美國媒體包裝成為「美國盟友」的庫爾德人也為其生存做出了選擇。

《華爾街日報》等媒體披露,庫爾德武裝已與俄方達成協議,解散其「民主軍」編制,將基幹部隊「人民保衛軍」(YPG)編入由俄軍控制的敘軍「第五突擊軍」(又稱「第五軍團」)。

此外,俄、庫、敘各方還放出了「大馬士革承認庫爾德自治權」、「北敘官員進入大馬士革政府」等風聲。至此,久經背叛的庫爾德人就迅速找到了生路。

目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已計劃在10月22日前往俄羅斯說項,俄、土、敘三家亦計劃近期召開「安全會議」。加之土敘兩軍還在北敘利亞戰場的曼比季、泰勒塔米爾等地形成暫時停火,一時間,美國撤離敘利亞後留下的空腔就被迅速填補。

面對特朗普當局在敘利亞等問題上的操作,民主黨抓住了這一時機聯手行動,在10月16日時,眾議院多數黨領袖(Steny Hoyer,左),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中)及眾院議長佩洛西(右)就集體退出了一場討論敘利亞問題的大會。(美聯社)

同理,至於在9月中上旬傳出大規模撤軍的阿富汗,美國對阿富汗當局及塔利班武裝都呈現出了不得信任的態度。

對前者來說,美國一度曾經尊重自己力主扶植的喀布爾政府,不與塔利班單獨對話。可隨着塔利班近年勢力不斷壯大,美國政府就最終轉而與塔利班談判。雙方自2018年年底以來先後舉行9輪對話。並最終得出了美國將於135天內從5個軍事基地撤軍5,400人,塔利班則承諾不以阿富汗為基地襲擊美國及其盟國的協議。

由於協議同時列明,阿富汗各方需自行磋商,以結束持續逾18年的戰爭。在阿富汗國內政治、軍事勢力失衡的局面下,這種焦點的轉移就顯示出美方在阿富汗戰事問題上急於求成,試圖儘快脱身,卻不問抽身後是否會洪水滔天的心態。考慮到美方已在9月下旬撤回了一筆總金額達1.6億美元的對阿富汗援助,喀布爾當局也算看到了華盛頓的拋棄與背叛。

遺憾的是,當喀布爾對特朗普的「和平進程」不報希望時,在9月上旬突然遭遇談判叫停的塔利班也感到了自己似乎被美國愚弄了。

雖然美國國防部官員已在9月中旬後繼續向巴基斯坦派出高級代表團,尋求和塔利班的接觸,塔利班代表團也在10月3日和美國特別代表哈利勒扎德(Zalmay Khalilzad)見了一面,但這場一個小時的對話終究不能馬上解決什麼問題。

塔利班方面已經在9月下旬派出代表團前往北京,並與中國阿富汗事務特使會了面,專門談及美國取消談判後的對策,很顯然,美國在這個「帝國墳場」似乎也顯出了足夠的頹勢。

即便如此,仍有些觀察人士對美國抱有期許。美國眾議院10月16日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對此,中國外交部以「會採取有力反制措施」等語加以回應。當外界仍未看到北京的下一步動作,希望進一步了解事態發展,或許觀察人士可以環顧從敘利亞到阿富汗的前沿動向,從美國對其他「盟友」的實際行動處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