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政府越來越「左」、越來越「綠」 未必是選民所願?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10月21日的加拿大大選結果出爐,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領導的自由黨繼續成為最大黨,但由於沒法取得過半數議席,需要聯同其他政黨合組聯合政府。左翼政黨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和綠黨(Green Party)將成杜魯多的拉攏對象。主要反對黨保守黨雖然取得最多票數,議席數目卻低於自由黨。杜魯多合組聯合政府後的施政勢將進一步左傾。然而,這個價值觀傾向,又是否大多數加國選民所樂見?

自由黨在大選中取得157席,未能取得過半數所需的170席,意味着將要聯同其他政黨合組聯合政府。取得24席的新民主黨和取得3席的綠黨預計將會成為杜魯多的主要拉攏對象。

環保政策更「綠」 經濟政策更「左」

今次加國大選的一大特徵,是選民對氣候政策的關心程度前所未有。選前有民調顯示,接近30%受訪者認為,氣候變化是他們首三大關心議題之一。35%認為它是僅次醫療保健的第二關心議題。

杜魯多帶領的自由黨在這次大選中,只能算是險勝。(美聯社)

今次選舉,有約三分二選民投票給支持提高碳稅(carbox tax)的政黨(包括執政黨自由黨、新民主黨、綠黨和魁北克集團)。CBC評論員Kyle Bakx形容,這次選舉的最大「勝利者」是碳稅。加拿大綠黨也在國會上贏得3席,是史上最佳成績,甚至有機會加入聯合政府,影響施政,迫使杜魯多政府變得更「綠」。

加拿大選舉策略研究員Stephen Carter指出,環境政策是今次大選的頭等議題(top issue),更形容這屆加拿大大選是「氣候變化選舉」(climate change election)。他也分析指,自由黨今次未有取得顯著勝利,是因為他們在選舉前最後五天,沒有強調宣傳他們的環保政策,於是很多著重環境議題的選民,便把票投給提倡進步型氣候政策的綠黨和新民主黨。

過往四年,杜魯多在社會上高舉大愛、包容的多元價值觀,樂於接收移民,推動社區種族共融。不過,在經濟政策上,杜魯多似乎就沒有那麼「左」。他雖曾擴大徵收碳稅範圍、加速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等,應對《巴黎協議》減排目標。但是,一直有左翼聲音批評,杜魯多在稅務改革、減少石油及天然氣開採等政策上模稜兩可。今年中杜魯多政府更強行投放45億加元(約266億港元),擴建國內跨山輸油管(Trans Mountain pipeline)系統,被批評是將經濟發展凌駕於環境保護。

種族包容是加拿大政府長期以來的國策。(美聯社)

自由黨的主要拉攏對象新民主黨,政綱極富福利主義左翼氣息,主張向富人加稅、落實全民藥物補助、廣建公營可負擔房屋。在氣候問題上,也強烈主張政府儘快履行減排承諾,要求提高碳稅徵收額度。另一小黨綠黨,更是鮮明地主打環保政綱,要求杜魯多落實更加激進的綠色政策。

所以,當杜魯多未來籌組聯合政府,新民主黨、綠黨聲音將會令到政府更加貼近左翼路線,在經濟政策上繼續往福利主義靠攏。而且在施政考量中,氣候因素將會放得更前。

新民主黨黨魁駔勉誠(Jagmeet Singh)。(美聯社)

贏選舉 卻與大多數民眾越走越遠?

不過,選舉結果背後反映出的民意,對比杜魯多政府未來可預期的施政方向,觀乎中間的落差,其實相當弔詭。

基於加拿大國會大選採簡單多數制(first-past-the-post voting),希爾(Andrew Scheer)領導的保守黨雖然只能在國會取得121席,未能取代自由黨執政,維持在野,但保守黨是取得了最多的34%總票數(popular vote),而且要知道,保守黨在這次大選中,比上屆多取了26個議席,這反映加拿大選民可能正在轉向支持立場偏右的保守黨。

簡單多數制:加拿大國會的選舉制度。選區得票最多的候選人,全取該區所有席位。因此,有可能會出現政黨取得最多選票(popular vote),卻未能取得最多議席、失去執政話事權的情況。新民主黨在這次大選亦是受害者,得票數目達執政自由黨的近一半(約284萬),卻只取得了24席,與自由黨的157席相距甚遠。

希爾在這場選舉中雖然未能取代杜魯多成為總理,但卻帶領保守黨擴大了在國會的影響力,難怪希爾在選舉結果出爐後自信滿滿,表明無意辭職,並表示會在下屆選舉中擊敗杜魯多。

希爾務求在下屆選舉捲土重來。按今次大選的結果顯示,他未來當選總理的機會不低。(美聯社)

在加稅、減排等議題上,受制於左翼政黨的杜魯多政府,施政勢將進一步向左傾。但這次選舉結果顯示的民意,似乎未有偏向左翼政府。這種施政方針與民意的一些出入,是否滿足很大部分選民在這次大選中反映出來的實質意願呢?無論如何,這個現象也將會成為杜魯多未來施政的一大暗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