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德兩國傳統政黨接連敗 歐洲需要多幾個馬克龍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周日(10月27日)意大利中部翁布利亞(Umbria)與德國中部前東德州份圖林根(Thuringia)分別舉行地方選舉,兩國傳統政黨雙雙「陣亡」,勝選的若非意識形態為先的派系,就是民粹主義政黨。歐洲各國的這一場政治風何時吹完?

流放在野 意大利極右風頭不減

人口90萬的翁布利亞50年來由左翼意大利民主黨(PD)執政,周日選舉卻將民主黨趕下台,由早前提前大選失敗的極右聯盟黨(Lega)以近37%得票與一眾右翼政團(共同得票57.5%)執政。而主要由民主黨及五星運動(M5S)組成的中間偏左同盟得票只得37.5%,比2015年同區選舉下跌近20%。

原來主張米蘭一帶的北意大利獨立的聯盟黨(原稱「北方聯盟」)藉此選舉進一步鞏固其全國性政黨的地位。早前解散政府、卻釀成民主黨與五星運動「不可能的結盟」的聯盟黨領袖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將選舉結果理解為意大利民眾尋求大選、重組新政府的民意表現:「翁布利亞的選舉結果,與全國形勢一樣。我們的政府再也不能代表人民,我不認為這可以維持很久。」

薩爾維尼(左)依然受到意大利各地民眾熱烈支持。(路透社)

聯盟黨9月被正式退出意大利政府流放在野後,民意支持並無明顯下跌,如今穩定保持在33%上下的水平。如果意大利提前大選,聯盟黨加上傳統右翼與法西斯主義政黨未必沒有可能獨立執政。

相較之下,以反建制旗號崛起的五星運動,民望只維持在18%上下,比2018年選舉下跌近14%,而其在翁布利亞的得票甚至只得本年5月底歐盟選舉的一半,可見加入傳統政黨政府的五星運動,更無東山再起之望。

德國大聯盟政府無力回天

德國圖林根的選舉結果,也延續了中間偏右基民盟(CDU)與中間偏左社會民主黨(SPD)在全國不斷收縮的趨勢。其中,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屬的基民盟選情更是慘不忍睹:其得票只得21.8%,較上次選舉下跌11.7%,排在得票31%的左翼黨(Die Linke,與前共產黨有連繫)與得票23.4%的極右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之後;而社會民主黨得票只得8.2%,幾乎變成可以忽略的政黨。

選舉結果除了使地方政府難以組成之外,也再次威脅到德國全國政治的穩定。默克爾的接班人、現任防長兼基民盟主席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再次被證明無力挽回基民盟的頹勢;在地方上其「不與極左、極右政黨合作」的路線也受到黨員公開挑戰。

同時,將於12月黨大會選出下屆領導層的社會民主黨,也將受到更大壓力退出與基民盟的大聯盟政府,或將迫使德國提前大選。在黨內領導層的第一輪投票中,傾向退出大聯盟政府的左翼團隊獲21%支持,以1.7%之微落後於溫和派;圖林根地方選舉的結果可能會對選情造成影響。

歐洲需要大膽作為的務實派

無論是意大利的翁布利亞,還是德國的圖林根,都顯現出歐洲多國政治的一大問題:傳統中間偏左、偏右政黨漸失支持,新勢力從極左、極右,或意識形態掛帥的邊緣崛起,而傳統黨派只敢懷着「不做不錯」的心,只求力保不失,而不敢大膽作為,日益遭新勢力蠶食。

在意大利,民主黨與已變成建制的五星運動正為來年預算案的問題東拼西湊、作小修小補,希望一方面可以避免增加銷售稅,另一方面也可滿足歐盟對其赤字的要求。

在德國,經濟預計於第三季已陷入投術性衰退,可是大聯盟政府仍然堅持「黑色零字」(Schwarze Null)的非赤字預算原則,拒絕大增開支改善基建、刺激經濟。

其實,此刻歐洲各國政壇,極需要走務實改革路線的政治人物,正如法國總統馬克龍一般。雖然這類人物未必事事順利(例如馬克龍在歐元區共同預算及國內環保、勞工改革上都只求得小變),而且其政治決定也未必明智(例如馬克龍否決北馬其頓正式啟動加入歐盟程序),可是此等政治人物卻可以給期望革新的歐洲民眾一個希望,以及在意識形態掛帥和民粹主義等簡單口號式政治以外的一個選擇。(意大利翁布利亞就有選民將選舉形容為「盜賊與仇恨者」之間的兩難抉擇。)

馬克龍近日在北馬其頓加入歐盟與英國脫歐押後等議題上都與歐盟國家主流意見有衝突。(路透社)

目前歐洲經濟有下行壓力,以往的貨幣政策已效益不彰——即將離任的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近來就多次呼籲歐洲各國政府要運用財政政策去支援其寬鬆得難以再加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正是各國政府配合歐盟或歐元區框架主動出擊的時機,可惜連借貸成本極低的德國對此也仍舊是無動於衷。

如果歐洲經濟再陷嚴重衰退,自2008年金融海嘯興起的民粹政治,定將藉機崛起,一舉鏟除原已勢弱的務實政治勢力,甚至危及歐盟存亡。

也許,歐洲要走出今日的政治經濟困局,實在需要多幾個像馬克龍一般的革新人物。變,不一定是好事,但不變,卻是困局中的迴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