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經濟牌抗彈劾風暴 特朗普或被迫緩和貿易戰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上周初,大家都以為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已進入最後衝刺狀態:中美都有官員表示雙方已同意按協議進展取消現有的附加關稅,媒體也開始討論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協議的地點,從特朗普提議的美國艾奧瓦州到習近平會訪問的希臘和巴西,乃至瑞士、瑞典、新加坡等歐亞第三國。

一時之間,開打十六個月、拖累全球經濟的貿易戰似乎只欠兩國元首簽字,美股三大指數也因此創下歷史新高。

可是,周初才讚股市表現的特朗普上周五(11月8日)卻給市場一個「周末大禮」,重新戴上「關稅男」帽子,聲言「中國很想(美國減去部份關稅)」,不過他本人「並未有同意」,又指自己對收數十億美元計的關稅「非常高興」。

此前,白宮發言人格里沙姆(Stephanie Grisham)表示「我們對達成某種協議非常樂觀」,又指「如果協議達成,部份關稅將會被取消」。豈料同日稍後即被特朗普「打臉」。不過,在「通烏門」彈劾調查愈演愈烈的情況下,特朗普的轉折似乎是「談判策略」,難阻他無可奈何盡早緩和貿易戰的大趨勢。

通烏門劇情精彩 民主黨穩控輿情

得到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與情報委員會主席希夫(Adam Schiff)的小心操控,兩個月前看似平平無奇的另一則特朗普醜聞,已演變成其連任最大威脅。民主黨更以「擠牙膏」方式調控彈劾案輿情:八名證人上周的閉門作供記錄陸續公開,已引發軒然大波,將在本周啟始的電視直播公開聽證,更將成為美國電視台的收視王牌。

主導目前彈劾案公開聽證的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希夫。(路透社)

複雜的故事情節之中,特朗普縱容其私人律師、前紐約市長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干預美國對烏克蘭外交事務,以及他以對烏軍援及白宮訪問邀請交換烏克蘭公開調查民主黨政敵拜登父子的「利益交換」,幾乎已成無可爭辯的事實,當中劇情細節更成為美國人茶餘飯後的佐談之資。

其中,最受注目的是曾對特朗普就職典禮委員會捐款100萬美元、後獲委任為駐歐盟大使的桑德蘭(Gordon Sondland)。此前只從事酒店業而毫無外交經驗的桑德蘭,本來在「通烏門」事件端倪爆出後,曾疑似故意在給予駐烏臨時代辦泰勒(William Taylor)的短訊中留下「特朗普很明顯不要利益交換」一語,似乎是想先一步為特朗普留下有利證據。然而,他在上月的閉門聽證中卻「戴好頭盔」,稱此短訊只表達特朗普曾對他說沒有利益交換,暗示這不代表他本人認為「通烏門」事件不牽涉利益交換。

後來,愈來愈多證供顯示桑德蘭其實是通烏利益交換的主要角色,使他面臨對國會作「偽證」的罪名。上周一(11月4日),他終於決定「背棄」特朗普,向國會提交「補充聲明」,指他的記憶突然「被喚醒」,因而記起他在9月1日曾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一名高級助手表示「在烏克蘭尚未發表我們談了很多個星期的那個公開反貪聲明之前,美國援助不太可能恢復」,可算是承認了利益交換的存在。

類似的曲折情節滿布一眾證人的供詞,給予美國人在劇集《紙牌屋》最後一季完結後另一個可不斷追看的政治連續劇。這套劇比《紙牌屋》更引人入勝的是,裏面的情節都是真人真事。操控劇情公布程序的民主黨,此刻幾乎是一手控制了美國的政治輿情風向。

連任選情遇險 只得一張經濟牌

雖然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仍稱目前的證據「毫無疑問不足以免除總統職務」,而支持彈劾特朗普的綜合民意自9月底首次超越反對民意後也沒有繼續上升,不過在2016年大選期間靠引導政治輿情勝出的特朗普,此刻面對民主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實在難免暗自心驚。

同時,上周二(11月5日)的兩場地方選舉,更彷彿為特朗普選情敲響喪鐘。除了民主黨自1994年以來首次奪得維珍尼亞州的議會兩院控制權外,在特朗普於2016年得票大勝希拉里近30個百分點的肯塔基州,其州長選舉被包裝成「對特朗普的公投」,而民主黨候選人貝希爾(Andy Beshear)以低於1個百分點的差距擊敗其共和黨對手。

要挽回形勢,特朗普當然想炒作能團結其支持者的意識形態議題,諸如前次大選的南方邊境移民威脅。可是,特朗普現已藉緊急狀態令獲得興建美墨邊境圍牆經費,而其邊境圍牆也開始被非法移入者以低成本方法剪破,此時炒作非法移民,不只是自認失敗,更是不合時宜。有見民主黨左翼改革風潮興起,特朗普似乎只能回到最傳統的連任選舉議題:經濟。

白宮在本年3月公布的預算提議書中仍大談每年3%經濟增長,雖然這已被事實證明為空中樓閣,可是相較於其他G7國家,美國是唯一經濟按年增幅超過2%的國家,失業率是五十年來最低水平,按年工資增長更迎來顯著的3%增長;佔美國經濟超過三分之二的消費者支出按年增長在本年第三季雖有下滑,卻仍然維持在2.9%的水平—雖然這些數據未必能說明經濟實況,但無疑是特朗普對上「求變」民主黨時最值得自我誇讚的牌。

美國選民似乎也認同這個判斷:根據《華盛頓郵報》在10月27日至30日進行的民調,雖然特朗普的支持度只有39%,卻有44%受訪者認為經濟狀況在他任內有改善,認為經濟變差的只有22%;在認為經濟變好的受訪者中,有78%認為特朗普對此很有或甚有貢獻。與前總統奧巴馬2012年的連任選戰作比較,當時只有32%受訪者認為經濟有改善,持相反意見的卻達43%。

雖然同一民調顯示,包括拜登、沃倫(Elizabeth Warren)、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內的五位主要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在全國投票意向上都大幅領先特朗普9至17百分點不等,然而美國總統大選畢竟是以各州選舉人票定勝負,只要特朗普能打好經濟牌,其勝算依然不低。

根據評級機構穆迪分析的模型,以個人財政狀況、股市和勞動市場三種量度取均值計算,特朗普於2020年大選將能以332張選舉人票,大勝民主黨的206張,比他在2016年獲得的305張還要多。穆迪分析二十年來準確預測總統選舉結果,只曾在2016年出了差錯,可算甚具權威。不過,此模型除了假設民主黨選民投票率不會暴增之外,還預設美國經濟的軌迹不會出現重大差池。

中方樂見緩和貿易戰

特朗普目前要穩守的正是這一個預設。然而,美國經濟的真實情況不容樂觀,產業空心化情況並無改善,特朗普「治標不治本」地發起美中貿易戰更使這個任務愈來愈難達成。首先,佔美國經濟11%的製造業產出已連續兩季收縮,陷入技術性衰退,製造業職位數量在10月亦下降了36,000個(當中有通用汽車罷工因素的影響),延續前一個月的下降勢頭。當中,受貿易戰影響甚深的艾奧瓦州,其製造業新增訂單從9月至10月下跌了19%,有六成廠商認為關稅戰增加了其供應成本,另外有四成企業表示貿易戰影響了他們的招聘決定。

另外,放眼各州的就業人口數據,雖然全國就業人口整體維持上升趨勢,可是在民主、共和兩黨2016年總統大選票數最為接近的十個州份中,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與北卡羅來納州在第三季也錄得按年失業率的實質增幅—這些州份的製造業與農業明顯受到貿易戰影響。

即使特朗普能成功施壓本年已經三度減息的聯儲局再次減息,降低資金成本,這種飲鴆止渴的措施也難以挽救美國製造業,以及這些關鍵州份的經濟。在短期內緩和中美貿易戰,收回一些關稅威脅,撤銷部份關稅,換取中國多購農產品,同時減少市場的不確定性,似乎是特朗普要穩住手上那一張經濟牌的唯一出路。即使縮減雙方貿易爭端的規模最終未能挽救經濟表現,至少人們也不能藉貿易戰加劇在大選年大做文章。

中方不會不知特朗普以選戰為上的心意,因此在美方言論反覆之間也明白後者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誠意」。一紙協議,以中方增購農產品換取關稅戰的緩和、以中國早已逐步實施的知識產權保障、市場開放等給予特朗普一個簽署協議的下台階,當然未能根治中美之間的貿易矛盾。不過,此時此刻,貿易關係的緩和與穩定,也是中國利益所在,何不藉機給特朗普一個順水人情?中美矛盾之中,形勢不斷變動,雙方走出善意一步,達成一些可以計算的目標,也許更是扭轉既有趨向的契機。

上文節錄自第18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1月11日)《打經濟牌抗彈劾風暴 特朗普或被迫緩和貿易戰》。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