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指揮官被殺】班加西2.0:特朗普步上希拉里後塵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遭美軍無人機「定點清除」的伊朗將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的葬禮1月6日在德黑蘭舉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數次潸然淚下的照片在登上了各國媒體的重要版面。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議會議長拉里賈尼(Ali Larijani)等所有伊朗最高級官員都出席了葬禮,自發前來的還有數不清的伊朗民眾。伊朗政府還宣布為蘇萊曼尼哀悼三天。

不折不扣的國葬,充分彰顯了伊朗人對於蘇萊曼尼的禮遇。

蘇萊曼尼葬禮的主持人則在發言中說:「我們伊朗有8000萬人,如果我們每人拿出一美元,我們就會有8000萬美元,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這筆錢用來獎賞任何能給我們送上(特朗普的)頭顱的人。」這段話一度在中文互聯網上被誤傳為「伊朗政府懸賞特朗普人頭」,事實上並不是伊朗官方的態度。

+1

但伊朗總統魯哈尼還有另一個非官方的表態:蘇萊曼尼的女兒問魯哈尼,誰來報她父親的血仇,魯哈尼回答說「每個伊朗人都會替你報仇,我們都會替你報他的血仇。你不用擔心。」

即使魯哈尼沒有說過這般言辭,當1月3日凌晨傳來美軍空襲伊拉克巴格達機場,炸死5名伊拉克將領以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的時候,國際媒體就紛紛開始擔心美國與伊朗之間的戰火「一觸即發」。

美國五角大樓在第一時間做出的解釋是,蘇萊曼尼曾積極參與策劃針對美國外交官和軍事人員的襲擊行動,發起本次行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伊朗今後不敢再發動針對美方人員的襲擊。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甚至出面指責蘇萊曼尼曾協助「9·11」恐怖襲擊,然而美國一眾主流媒體對此提出強烈質疑。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早前曾被美國定性為「恐怖組織」,但突然出手將伊朗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軍方高層擊殺,還是讓人大感意外。伊朗官方誓言要進行報復。

自3日起,不計其數的抗議者走上德黑蘭街頭,悼念蘇萊曼尼,譴責美國的襲擊,並要求進行復仇。抗議者撕毀並焚燒美國國旗和以色列國旗,高呼「打倒美國」、「美國去死」。

就連美國國內也是一片驚訝,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民主黨籍主席希夫(Adam Schiff)表示擔憂,稱美國軍隊必須為「幾乎不可避免的升級」做好防衛措施。前副總統、下屆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抓住時機表示,特朗普剛剛往火藥桶裏扔進了大量炸藥,令危險的中東局勢「毫無必要地進一步升級」。

蘇萊曼尼的死讓伊朗人暫時放下了國內矛盾,抱團反美。(AP)

多位美國專家不約而同的表示,特朗普曾發誓絕不會讓美國捲入中東的新戰爭,但他現在卻發出了實際上的宣戰書,「也使一切緩解中東局勢的努力化為烏有。」

特朗普看上去從下令空襲的那一刻起已經鐵了心,5日他繼續對伊朗放狠話,威脅稱如果遭到報復,美軍將打擊52處伊朗非常重要的目標,其中包括文化目標。特朗普還特別解釋,選定這52個目標代表着1979年被伊朗扣留一年多的的52名美國人質。特朗普這條Twitter發出後不久,美國政府網站受到黑客攻擊。黑客自稱「伊朗網絡安全組織黑客」。

而毫無意外的是,伊朗也在5日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第五階段即最後階段,放棄伊核協議中的最後一項關鍵限制,即「對離心機數量的限制」。儘管伊朗仍然表明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繼續合作,但或許是為了便於讀者理解,一些西方媒體還是在標題中使用了「伊朗退出伊核協議」這樣並不準確的說法。

但在很多人眼裏,從美軍對蘇萊曼尼動手的那一刻起,伊核協議就已經進一步走向崩潰。美聯社認為,伊朗方面聲明是這一中東國家迄今發出的最清晰核擴散威脅,將加劇中東軍備競賽和地區緊張局勢。有觀點認為,被激怒的伊朗不可能再留在伊核協議裏,「現在要放開手腳去做了」。一些分析師認為,這一節點宣布伊朗擺脱伊核協議約束,有利於伊朗一定程度博得外界理解。

不過也有中國學者指出,伊朗這是拿美國的錯誤在懲罰自己,防止核不擴散已經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伊朗如果選擇藉此機會,退出伊核協議,走上「核模糊」,甚至試圖擁有核武器的話,這「不僅是和美國作對,也是和伊核協議簽署的各大國作對」。而也有學者認為,伊朗的聲明中並未提及核武器的字眼,實際上還是擺出希望各方趕緊參與斡旋的姿態。

相比之下,作為參與伊核協議的幾大當事方,美國的盟友們似乎對於美國又一次將中東推向戰爭邊緣的行為更為不滿。很多細節顯示,下令斬首蘇萊曼尼,似乎是特朗普的一時興起。蘇萊曼尼是美國政府眼中的「危險人物」不假,但特朗普的兩位前任小布殊(George W. Bush)和奧巴馬(Barack Obama),都認為殺死蘇萊曼尼是一件過於挑釁的做法。所以在特朗普下令空襲成功之後,連五角大樓事後都驚詫了,根據《紐約時報》的披露,此前美伊關係不斷緊張之際,美國軍方曾準備數個回應舉措,其中殺死蘇萊曼尼被視為最極端的選項,「一些官員仍對空襲的理由持懷疑態度」。

英國國會下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圖根哈特(Thomas Tugendhat)批評道:所謂盟友,應該「讓敵人大吃一驚、措手不及,而不是讓自己人」。還有美國媒體指出,美國的中東盟國樂於看到美方打壓伊朗,同時擔憂自身成為伊朗報復對象,所以大多數對事件保持沉默。

伊朗政府1月5日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第五即最後階段,放棄伊核協議中的最後一項關鍵限制,即「對離心機數量的限制」。圖為位於伊朗阿克拉的重水設施。(AFP)

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進行了電話交談,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伊朗不要採取違反《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CPOA)的行動。但是在俄羅斯媒體的報道裏,默克爾、馬克龍和約翰遜是在電話中「譴責」美國領導聯軍對伊拉克的襲擊,同時對伊朗少將蘇萊曼尼被殺事件在該地區發揮的負面影響表示擔憂——三大盟友同時譴責美國的局面,並不多見。

另有美國媒體認為,蘇萊曼尼之死擾亂了美國打壓伊朗的戰略。受美國經濟制裁、國內燃油補貼下降等因素影響,伊朗近期爆發示威,美方原本期待從內部分化伊朗,但公然暗殺伊朗高官無疑點燃伊朗民眾反美情緒,得不償失。

但也有分析認為,面臨大選的特朗普本該在中東事務上求穩,此番做出最為激烈的選擇,可能不是為了加分,而是「止損或者控局」:在過去兩個月來美軍在伊拉克基地遭遇火箭彈襲擊的背景下,過去一週又出現了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遇圍的突發事件,這很容易讓美國政治人物聯想起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和2012年「班加西領館遇襲事件」。

這兩次危機都產生了深遠政治影響,前者被認為是導致卡特(Jimmy Carter)連任失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後者雖然並未徹底影響奧巴馬連任,卻在幾年後演變為希拉里(Hilary Clinton)問鼎白宮的「夢魘」。面對如此險峻的歷史記憶,志在必得的特朗普勢必要採取一切手段避免任何重蹈覆轍的可能。況且彈劾陰影下的總統的確更容易對外部世界「大打出手」,以此來轉移國內壓力。而定點清除行動之後,美國國內共和黨議員與選民上下如期呈現出空前一致地力挺特朗普,恐怕也是白宮所希望實現的重要目標。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擔心伊朗同美國開戰的情緒已經一發不可收拾的蔓延開來。美國青年們紛紛登錄徵兵辦公室的官網,查詢自己是否會被強制參軍,導致網站被擠爆。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伊朗」、「第三次世界大戰」等關鍵詞的搜索量迅速攀升至數百萬級。更有美國民眾在社交媒體上發帖「親愛的伊朗,新墨西哥州不是美國的一部分」、「親愛的伊朗:德克薩斯州不是美國的一部分」,來表達對於可能到來戰爭的擔憂。

不過,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Abbas Mousavi)在5日的發言似有「降温」之意:「伊朗無意與美國開戰,但已為任何情況做好準備」。一些中國學者也在媒體上發聲,認為從國家實力對比來判斷,伊朗當前還不敢全面與美國攤牌。在伊朗的周邊駐紮有大量的美國軍事基地,如果一旦開戰,伊朗必然不是對手。

但同時,「伊朗當下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氣,將利用伊朗在地區的影響力,特別是與伊朗親近的地區什葉派力量合作,給美國製造些麻煩。當然,雙方都會小心翼翼,避免發展成大規模的兩國交戰。」

美伊局勢驟然緊張,但是否會觸發戰爭,各方觀點並不一致。(AP)

相對悲觀的觀點則認為,伊朗「聖城」庫姆的賈姆卡蘭清真寺已經升起血紅色的「復仇旗幟」,這在歷史上「非常非常罕見」,暗示着「一場大戰即將來臨」。「儘管伊朗和美國不在一個重量級上,但伊朗肯定會報復,在什麼時間報復、用什麼手段報復,伊朗要計算一下。」

無論如何,蘇萊曼尼遇刺,「開啟了中東又一個動盪的10年」。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發表評論稱,伊朗方面的選擇很多,且「時間表沒有限制」,其中包括暗殺、秘密行動、低強度戰爭以及海灣地區的石油和海上破壞行動。

日本政府也在關注驟然升温的中東局勢。日本共同社指出,日本希望利用與美國和伊朗雙方均保持友好的立場,發揮緩和對立的橋樑作用。但若美伊對立尖鋭化,日本可能被美國要求調整與伊朗的關係,未來不得不做出艱難判斷。

內地《環球時報》對美國提出言辭批評,表示殺死蘇萊曼尼使得美國在中東陷入自本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孤立,圍繞伊朗正在上演的是「美國優先」的另一種版本,中東很多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都成了「美國優先」當地化的試驗品。在華盛頓畸形的國家安全觀下,美國的中東政策「非常失敗」。

新加坡《聯合早報》則在社論中指出,伊朗所說的「強烈報復」行動,可能包括攻擊美軍和聯軍在中東的軍事基地,攻擊航行於海灣的各國船隻,甚至再度包圍和攻擊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

說到伊拉克,事實上近來伊拉克已經成為美國與伊朗角力的場所,美國指責伊朗通過宗教力量干涉伊拉克內政,而最近數起空襲行動都發生在伊拉克,伊拉克同樣面臨動盪局面,反美情緒持續高漲,美國不僅在伊拉克的利益可能進一步受損,還很有可能衝擊美國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努力,讓伊拉克進一步納入伊朗影響力範圍。伊拉克議會3日已經發起投票要求政府終止美軍在伊拉克的駐紮,連美國主流媒體也認為,「幾乎沒有人懷疑伊拉克將採取任何必要的法律行動迫使美國離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方面的態度。美軍發動襲擊的第二天,中國外長王毅接連同伊拉克外長、法國外長、俄羅斯外長通電話協調立場,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勢升級。預計不久將專程召開的聯合國安理會專題會議上,中國的態度也將成為影響局勢的重要一環。

6日晚間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就美伊問題回答了諸多提問。在伊朗解除伊核協議限制的問題上,他表示伊方「雖然由於外部因素被迫減少了履約,但同時也展示了克制態度,明確表達完整有效執行全面協議的政治意願,沒有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的義務」,同時還再次批評了美國:「美國單方面退出全面協議,無視國際法和國際義務,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並阻撓其他方面履約,這是伊核緊張局勢的根源所在,也應該是各方客觀公正處理伊核問題的基本出發點。」

耿爽呼籲,所有全面協議參與方均應保持冷靜理性,堅持政治外交解決的正確方向,「中方將繼續就此同有關各方保持密切的溝通協調,為此作出不懈努力」。而對於特朗普威脅打擊52個伊朗目標,耿爽的回答顯然話裏有話:「強權政治不得人心,不可持續……中方一貫反對在國際關係中使用武力,軍事手段沒有出路,極限施壓根本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