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協議】北京觀察:這不是中國的「城下之盟」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歷時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在經過13輪高級別官員對話、兩次「習特會」和數次談崩之後,終於定於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協議。
這份協議包含怎樣的內容?中英文各自表述的措辭差異,透露着怎樣的訊號?兩國高調官宣一個月後方才簽署的這份協議究竟有着怎樣的政治意義?尚未開始的「第二階段」談判,又將以怎樣的方式和風格展開?聚焦貿易問題之餘,談判過程和結果又折射出兩國關係怎樣的歷史轉變?昭示着怎樣的前景?
此次中美談判的範疇僅僅是一份貿易協議,但其意義卻又絕不僅止於此。站在今天的節點,《香港01》將嘗試對以上問題,以11篇文章予以評述。此為第六篇。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系列

第一篇:習近平為什麼拒絕同特朗普簽協議

第二篇:劉鶴訪美簽協議 特朗普何以破例訪華

第三篇:魔鬼在細節:兩國表述與宣傳的差異

第四篇:歷時22月終簽署 中國的「小輸」就是「大贏」

第五篇:雄鷹沉醉 睡獅覺醒

第六篇:北京觀察:這不是中國的「城下之盟」

第七篇:中國放開金融「國門」 保衛陣地仍需堅守初心

第八篇:從毛時代到習時代 中美如何相互妥協

第九篇:30年今非昔比:中美談判對峙史

第十篇:第二階段協議怎麼談?

第十一篇:罵得不好 中國完全可以不聽

藝祖懷柔不耀兵,白溝如帶作長城。太平自是難忘戰,休恨中間太太平。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副總理劉鶴當地時間1月15日中午,在華盛頓白宮的東廳簽署了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從兩國宣布將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至今,關於中國是被迫簽署這份對中方而言是「城下之盟」、「馬關條約」的聲音一直未絕。甚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未赴美簽字,都被解讀為習不願揹負簽署城下之盟的責任。

意指在敵人武力威脅下,被迫簽訂的屈辱性盟約。典自《左傳·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東周春秋時期,楚國攻伐鄰邦絞國,大敗絞國後,兵臨絞國國都城下,強迫其訂立屈辱性條約。
「城下之盟」

關於中美貿易戰,外界最喜歡討論的便是「中國和美國誰輸誰贏」這樣的話題。其實貿易、尤其是兩國之間,乃至現在這個全球物流已經幾乎無處不可及的時期,輸贏並非簡單的二元對立。

輸贏之間——當年的「城下之盟」

中美之間的談判從來都不簡單。就如當年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曾經歷15年的漫長談判,其中和美國的談判尤其艱辛。1989年5月的中美磋商後,中國似乎已經踏在了關貿(關税與貿易總協定/GATT,中國1995年的談判是為了「入關」,1995年之後,因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變為「入世」)的門檻上。但在「六四事件」之後,美國斷然中止與中方談判,所有事情一夜之間改變。談判過程中美國官員各種嚴詞勒令的情況也頻頻上演。

+1

1992年10月10日,中美就301調查的貿易談判到了最後一天。午後美方副代表就突然罷談,首席代表Carla Hills隨即便甩下中方代表前往歐洲開會。後來到了1999年4月,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帶隊赴美談判,期間又遭遇在中方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美國在其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官網上發佈其單方面起草的《中美關於中國加入WTO談判情況的聯合聲明》,附在其後長達17頁的附件將諸多中方並未答應的美方要價公布於世,並稱之為談判結果,企圖逼迫中國就範。當年4月9日的美方晚宴上,遲到了一個小時的朱鎔基曾袒露自己的無奈,「中國已經做出了極大的讓步……我不是擔心要下台,我擔心的是即使我簽了這個協議,中國人民也不會答應。」

即便是1999年11月即將和美國簽署協議之前,類似的上述翻臉不認人的橋段依然在上演。

1999年11月14日凌晨5時,美方領隊巴爾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對中方談判代表、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石廣生下最後通牒——必須要在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總統到達歐洲之前達成協議,否則美方代表團就要宣布中止談判,並於15日上午離京。在石廣生和朱鎔基通電期間,美方代表團就徑直離開了中國對外經貿部大樓,單方面不辭而別。

如果說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可能再接受來自任何國家的「城下之盟」——包括第一強國美國,那麼不得不承認的是,當年中國為了「入世」,而在和美國團隊的談判中,無可避免地遭遇了各種被動與難堪。圍繞約20年前的那場談判,彼時稱「中國與美國簽訂城下之盟」的質疑遠比現在普遍。很多左派認為不簽(入世協議)就不簽,大不了不加入世貿組織。況且雖然中國還要開放,但中國的經濟本來就無法承受國際社會的競爭。

本文提及的朱鎔基在美國講話的第二天,即1999年4月10日,朱鎔基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野馬隊的總部工廠,查看一個標註了他的姓「zhu」的球衣。左邊是野馬隊的老闆帕特鮑倫。(AP)

時光回到2020年,加入世貿組織19年後的中國,如今實際情況如何?實際是中國經濟在隨後的胡温十年(胡錦濤温家寶)間進入發展快車道,由世界第六大經濟體迅速增長,於2011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今更是在很多指數上已然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軟弱與堅強:中國服軟了嗎?

其實在2018年扣動中美貿易戰「第一槍」之前,特朗普已經對歐盟和墨西哥打了兩場,之所以沒有多少輿論關注,是因為這兩個地區和國家很快同意了美國的要求。

美國2018年3月宣布豁免對歐盟25%的鋼税和10%的鋁税。即便歐洲強力反對,當年6月1日,曾經豁免的關税還是加回來了。因為貿易問題,特朗普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吵得不可開交。馬克龍試圖勸阻美國徵收關税的決定,但特朗普似乎並不聽勸。馬克龍也毫不客氣,直接在Twitter上表示「我們不介意G7變G6」。

特朗普還威脅要向歐盟的汽車加徵關税,這將會對德國汽車製造商產生嚴重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德國總理默克爾2018年6月12日Twitter發佈的G7上那張火藥味十足的圖片,以及為什麼不少德國民眾表示「要是選舉時發這張照片,默克爾支持率絕對升了」。

和歐盟相比,美國和加拿大的爭端更加明顯。雖然加拿大長期追隨美國,不過特朗普2016年競選時,就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是「最糟糕的貿易協定」,聲稱要和加拿大、墨西哥對此進行重新協商。2017年中期,協商結束。結果和和歐盟一樣,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開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鋼鋁關税。

2018年6月9日的七國集團峰會上,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國家領導人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交談。這張照片引發人們熱評,甚至被網友評為了「全場最佳」。(VCG)

而在更早之前,美國還與日本發生過更大的貿易戰爭。二戰後30餘年間,日本經濟迅猛成長,並於1980年代初實現日美貿易順差370億美元,佔據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主要部分。日本當時的工業產能逐步超過美國,更是讓美國產生了危機感。從1975年開始,美國共針對日本發起了15次「301調查」,甚至一度被稱為「80年代的珍珠港事件」。1985年,在美國的主導下,包括日本在內的五國在紐約簽署廣場協議(The Plaza Accord),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結果日本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最終造成瘋狂的地產泡沫,迎來了自己「失落的20年」。

通過這些看似同中國無關的事情,可見每當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揮動貿易戰的武器,只有而今的中國進行了長時間的、各種方式的抗爭。從2018年3月至今,中美之間來回13輪高級別洽談,其中還進行了兩次「習特會」,温度時冷時暖,兩國輿論爭執不休,甚至成為影響全球發展的最大因素。

所以,對於此番中美簽署的第一階段協議的具體內容,外界的分析和看法一定各不相同。然而無法否的是,與其他國家相比,在這一輪貿易談判當中,中國已經是擺在美國面前的最難攻克的對手。

下一個發展窗口期?

所以,此番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簽署之後,對兩國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對於中國而言,減少了美國各種各樣的外貿掣肘之後,中國將更有精力專注自己國內的發展。中國或許將迎來又一個不僅是經濟、還包括軍事以及其他各方面發展的又有一個轉折點。

2018年年底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指出,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對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一基本判斷的再次強調。(新華社)

不過中美協議的影響只是一部分。2020年1月11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官員曾公布,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接近100萬億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合0.14美元),全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新增就業、居民收入、人民幣匯率等指標均處於合理空間,中國人均GDP預計將首次超過1萬美元,這代表着整個中國社會結構面臨重大轉型。

從2019年的各項經濟指標來看,中國經濟成長正從「高速階段」轉向「中高速」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但中國依然是全世界GDP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國家中經濟速度最快的國家。不過,中國政府近年來在安排經濟工作時,對「量」與「質」的取捨早已發生變化。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報告中,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標誌着中國政府的經濟工作重心由「量」向「質」轉變。

與此相呼應,2017年中共提出的「三大攻堅戰」,即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與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解決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單純追求「量」所造成的金融槓桿高企、貧富分化加劇和環境污染嚴重問題,目的是為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而2019年末,中共中央出台重磅文件「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也將為中國民營經濟擺脱各種顧慮走上發展快車道創造了政策條件。

所以,對於中南海而言,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之下,努力成功實現國內社會以及經濟轉型,就是中國的有一個發展窗口期。其實,就在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簽署之前,就因為有多家中國境外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股市將迎來大漲。而2021年,是中共高層口中的「第一個百年」,即中共建黨一百周年。從中共一直的執政風格看,中南海必將盡全力為自己創造一個好的發展契機,來迎接自己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