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為有限度開放市場 「英國模式」料成各國藍本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英國政府周二(1月28日)終於決定准許華為參與英國包括5G在內的「非核心」通訊設備建設,並設下與今天華為在英市場佔有率相約的35%市佔率上限。一直遊說英國全面封殺華為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指這是英方「極其重要的決定」,英國時間周三(29日)將飛抵倫敦,預計會向英國脫歐後力求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興師問罪」。

對華為開放市場的決定以主管數碼、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莫麗琪(Nicky Morgan)的名義發布,其聲明對華為隻字不提,只以「高風險銷售者」(high risk vendor)代稱,日後將在詳細的相關立法中將華為加入此列。

「高風險」仍不必封殺

除了對華為設下市場佔有率上限以多元化供應商外,華為將被禁止提供儲存數據的「核心」設備,卻可參與天線和基站等不儲存數據項目的建設;同時,華為設備也不能進入諸如核設施或軍事基地等敏感區域之中。

莫麗琪去年底退出下議院政壇,卻被約翰遜賦予上議院議員地位,加入其內閣。(路透社)

目前華為在此等「非核心」設備的市佔率已達34%,不過由於部份個別英國電訊商「早已超標」——例如英國電訊(BT)的相關4G設備現已有近三分之二使用華為設備——在未來的5G鋪設中,這些公司料將有需要小心調整,加大使用諾基亞(Nokia)或愛立信(Ericsson)設備的比率。

容許高風險銷售者進入市場,莫麗琪就指出其一系列的措施證明了英國能「盡早獲得世界級的網絡連結」,卻不必因此「在國家安全上付出代價」。

面對此等限制,英國華為公司的副總裁湯普森(Jeremy Thompson)大表樂觀,指出能在一國的非核心通訊基建中佔有35%份額,對不少企業已是「良好結果」。

雖然在英國實質通過相關立法細節之前,此等開放市場「有多開放」尚未能說準,可是對華為而言,得到英國的有限度市場准入,可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意義根本就不在英國市場。

華為打開歐洲5G市場一直不遺餘力。(路透社)

華為安全檢查的權威

英國電訊在2005年就開始使用華為設備,可算是華為海外市場的橋頭堡,也使英國成為與華為打交道經驗最豐富的西方國家。早在2010年,英國就成立了「華為網絡安全評估中心」(HCSEC),由華為出資、英國營運,負責檢查華為設備的網絡安全風險。

HCSEC一直以來對華為設備軟件的原始碼進行安全風險評估,至今證明其中沒有所謂的「後門」可供華為暗中盜取資訊。

對此,主張封殺華為的政治人物經常引述中國2017年通過的《情報法》第七條為據,指當中明文規定「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保守所知悉的國家情報工作秘密」,以此宣揚華為終有一日會配合中國政府需要盜取他國安全相關資訊的潛在危機。

然而,代表英國政府管理華為風險評估的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在去年2月的一篇政策解說文章中已表明,英國對華為安全風險「可控制」的評估,已是出於「中國能強制任何在中國的人士做出任何事」的「最差情況」假設。這已回應了美方對於華為「潛在」(而非實在)威脅的論據。

更重要的是,2015年曾自稱是中國「西方最佳夥伴」的英國,在其針對華為的安全風險報告中,從來沒有對華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例如HCSEC在去年3月的報告中就嚴詞批判華為設備軟件安全漏洞並無改善,直指「華為過去用詞嚴重的承諾,也沒有為其設備帶來任何明顯改進」。

報告更引用其檢查得出的確切例子為證。例如在華為的一種行動通訊基站機件中的程式碼,就混雜多達70個總共4個不同版本的加密通訊協定組。此等混亂的程式設計,很有容易會被黑客利用,而衍生重大安全風險——不過,此等凡程式皆有的技術性過失,與華為故意設下後門或盲目向中國政府交送國外資料的指責相比,性質卻是完全不一樣。

脫歐後的英國影響力

英國安全部門的嚴謹與中立,對其他尚未作出相關決定的大部份美國傳統西方盟友,將有重大啟示作用。而此等安全評估的專業與周全,也讓美國難有藉口在不完全撕破臉的情況下單方面毀棄與這些傳統盟友的情報、國安合作——特朗普周二與約翰遜特此通話後,也未敢公開回應英國對華為開放市場的決定。

目前,以美國為首的情報合作機制「五眼聯盟」中唯一尚未表態的國家加拿大,周二得悉英國決定後,就表明正在研究其解決方法。

另外,建議各成員國自行處理5G相關具體國安問題的歐盟,在其周三公布的政策文件中,也就列舉了一系列檢定要求、多元化供應商、管制高風險銷售者的行動,幾乎是將英國的機制「搬字過紙」。遲疑未決的歐盟各國,預計將在3月底峰會後,作出一個更有條理的回應——相信到時英國具體立法出爐後,也會被歐盟各國「炒襲」。

這一套「英國模式」,在英國脫歐後似乎將變為遍布歐盟的美國傳統盟友應對美國封殺華為要求的「自救藍本」。這,也許就是約翰遜等疑歐派人物一直高舉的英國影響力——如果英國作出此等決策之前,須預先與歐盟其他27國達至普遍共識,恐怕約翰遜還將困於歐盟建制的猶豫不決之中,而不能靈活運用自身既有優勢,遊走於各強國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