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禁足達兩周 意大利或已到「黎明前的黑暗」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自意大利於3月10日落實全國禁足,除了購買必需品、必要的工作與醫療原因外不得外出,各地民眾在家中露台即席高唱的場面比比皆是。當中的一大名曲是19世紀歌劇名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當中歌詞慷慨激昂高唱「消失吧,黑夜!下沉吧,星星!黎明破曉,我終將得勝!」(Dilegua, notte! Tramontate, stelle! All’alba vincerò!)。經過兩個星期的禁足,這個預言成真與否,將在本周或下周自有分曉。

截至3月23日為止,意大利的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比例已連續下降三日,總數為63,927人;其每日新增死亡人數亦已連續下降兩天,總數至6,077人。倫巴第地區(Lombardy)的首席衛生官員加勒拉(Giulio Gallera)就表示這是「在非常艱苦的一個月以來,我們第一次遇見有正面結果的日子」,他雖然警告「現在不是高唱勝利的時候」,卻指「我們開始見到隧道盡頭的光明」。

疫情高峰或已過去

加勒拉的謹慎樂觀並非空穴來風。目前全世界普遍以14日隔離而不見病徵作為沒有染上新冠肺炎病毒的安全標準(雖然此標準可能會遇上極少量的例外),加上意大利民眾在全國禁足令落實後首數天仍有較廣的違規情況,如果意大利的全國禁足令的確有效大幅減慢疫情傳播速度的話,這種效果將會在本周或下周的新增確診人數數字上反映出來。

因疫情死亡人數過多,意大利的教堂成為停放棺木的主要場所。(路透社)

同時,由於死亡數字的滯後現象比確診數字更為長久,如果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比例的下降形成趨勢,而新增死亡數字亦逐漸向下走的話,意大利將無庸置疑地度過了疫情高峰而成為另一個「韓國」,將第一波疫情爆發的上升軌跡扭轉,接下來只需要擔心如何在不再惡化疫情傳播的情況下回復正常生活、如何防止地域性爆發、如何防止地域性爆發蔓延,以及如何阻止外來輸入病例的問題。

意大利的「黎明」所關係到的,更不只是意大利本身,而是整個西方世界,甚至世界各國對疫情處理的管控與期望。

意大利案例將成歐美示範

如果意大利抗疫有成,這將是首個成功將疫情壓下去的西方民主國家,對政治體制與人民習性相近的歐美各國有着極強的示範性作用。意大利曾經歷「民眾漫不經心、政客淡化疫情」的時刻、曾遇上各界對於禁足、封城等強硬措施的抗拒、曾見過民眾把全國封鎖當作渡假的不自律,最後再進入民眾切身意識到疫情嚴重而自律遵守禁足令的狀態。這道軌跡的終點若是抗疫之成,還在這個軌跡上不同階段的西方國家將有更大的誘因繼續堅持下去。

此前只是法學教授的孔特,也許沒有想到在政黨權衡下上任的他,竟然會成為帶領意大利度過二戰以來最大挑戰的總理。(路透社)

目前,意大利依然是毫不放鬆,希望為西方世界造就抗疫功成的例子。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上周日(22日)就正式發出命令進一步關閉所有非必要的商店和工廠,直至4月3日;倫巴第地區則全面禁止外出運動;有身處羅馬的記者亦表示他即使能夠外出運動,也只能留在離家不超過300米的範圍內。

相較之下,美國總統特朗普卻連番表示他有可能會緩減聯邦政府的「社交疏離」(Social Distancing)指引。有關指引促使美國各地商店關門、僱員留在家中工作,令經濟活動大減。對於會否延長這個總共15天、將於下周一(30日)完結的指引,特朗普周一(23日)便說:「我不會考慮以月計的計劃。我們將會開放這個國家。」他前一天也曾在Twitter上說「我們不能讓治療手段變得比問題本身還要差」,似乎認為社交疏離政策弊大於利。

根據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引述白宮官員消息報道,特朗普的資深顧問都支持緩減社交疏離政策。在此等形勢下,如果意大利疫情下周一前有明顯起色,這將會讓這個似乎擔心經濟重於人命的美國總統再忍耐多一段時間。

然而,如果意大利不幸地未能在短期內為西方世界帶來疫情能夠被扭轉的消息,抗疫的路線之爭將會再度興起:政府到底是要用更加強硬的方法儘快「壓止疫情」(suppression),還是採取對經濟打擊較輕、做法更加溫和的「緩減疫情」(mitigation)政策即可?

目前,連一度被認為是以「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為政策目標的英國,也全面實施全民禁足的壓止疫情措施。可見,「壓止疫情」的一方已暫時勝出這場路線之爭。不過,如果意大利的強硬政策未見明顯成效,這個短暫的勝利將難以維持下去。

因此,這一周全球的目光將聚焦意大利。大家心中都寄望意大利人抗疫的勞苦和血淚,跟歌唱《公主徹夜未眠》的卡拉富王子一樣,能看到黑夜終結,獲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