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外全是疫區 北京與華府如何面對共同「答卷」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不久前,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AXIOS和HBO專訪時,談及對當前中美關係的看法,他提到中美正處於一個關鍵節點,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而縱觀整場採訪,美國記者的提問聚焦的卻是中美過往爭端,新疆問題更是佔據了大半篇幅,中美關係的底色依舊充滿對立和摩擦。不過,也有觀察者認為,疫情全球大爆發之下,中美或許能迎來合作契機。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3月19日以「中美『戰疫』合作與全球經濟影響」為主題,邀請相關專家學者舉辦線上研討會。其中,疫情重創全球供應鏈、全球股市震盪帶來的經濟打擊以及由疫情引發的大國外交博弈是本次討論的重點。
香港01將研討內容整理呈現,上篇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造成的顯著影響,下篇討論疫情之下,中美合作發生了哪些變化。此為下篇。

相關閱讀:疫情多米諾效應逐步成型 中國最大風險悄然轉移

普遍擔心,疫情這「黑天鵝」對於來之不易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會帶來什麼影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提到,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落實,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疫情衝擊,主要問題在於2,000億美元的採購協議,以及全球價值鏈斷裂的風險。對此,他建議雙方就相關問題保持溝通協商,中方應該儘量履行採購協議,在現階段積極採購,在未來進行更多對外投資。促進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避免大蕭條,對於中國也是雙贏的舉動。

此外,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新基建,補齊發展缺陷,幫助應對危機。中美加強政策對話和協調也有助於避免在疫情當中,種族主義言論抬頭;履行協議,能夠遏制中美經貿關係惡化的苗頭。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同樣強調,疫情或許給中美提供了新的合作契機,雙方都應該重新認識中美戰略關係,零和思維模式無益於任何一方。可以看到,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非常現實的影響,也凸顯了一個問題,即中美在包括藥品原材料和醫療器械的供應鏈上,相互依賴。

同濟大學智庫首席專家、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認為,疫情當前,比起就新冠病毒來源相互指責,中美兩國更應該聯合調查其來源。他建議稱,中美可以在國際上就抗擊疫情進行合作,幫助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建議二十國集團(G20)的主辦國沙特阿拉伯將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今年峰會的主要議題,邀請世衛組織總幹事列席會議。如果條件不成熟 ,建議舉行G20視頻會議。

編者註:G20輪值主席國沙特於當地時間24日晚宣布,G20領導人視頻峰會將於26日舉行。會議將由沙特國王薩勒曼(King 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主持,重點討論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另外,夏立平特別提到,中國還應該做好應對與疫情相關事件的準備,例如,美國佛羅里達州伯曼法律集團正準備對中國政府提起訴訟,原因是中國未能迅速報告並遏制病毒,導致新冠疫情全球爆發。中國對於類似不符合事實的事件,必須強烈反對。

3月18日凌晨,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宣布,針對美方大幅削減、實際驅逐中國媒體駐美機構員工,中方要求多家美國主流媒體的駐京記者於10天內交還記者證,中美雙方爭端蔓延至媒體界。(AP)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就中美的合作提了幾點建議,首先,中美建立高層對話機制,在當前局勢下尤為迫切。現在也是中美雙邊貿易合作的一個契機 ,雙方不僅要創造條件落實第一階段協議的內容,還要擴大貿易、尤其是有關醫療器械、藥材、設備以及疫苗研發方面的合作。供應鏈中斷在疫情早期對貿易投資的影響尤為明顯,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在第二階段協議中,更加大膽地降低雙邊關税,甚至實現零關税。在疫情期間推動雙邊合作,或許可以扭轉中國過去被動的局面。

與此同時,還要重視多邊體系,七國集團(G7)已經發表了聯合聲明,目前為止G20還沒有行動,中美兩國表現出積極的合作姿態,對於股市和金融體系無疑會是一個重大積極信號。

此外,中國也要練好內功,一方面鞏固前期抗擊疫情的成果,一方面將修復產業鏈作為重中之重。此時,全球對於醫藥、口罩以及消毒物資的需求上升,中國可以以援助或者擴大出口的方式,推動企業走出去。在國際上,中國應該展現大國風範,分享前期的抗疫經驗和成果,同時帶動貿易與投資合作 ,帶動全球經濟復甦。

中央黨校教授許正中也呼籲中美聯手,中國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中國此時應該將自身打造為全球抗疫的「後勤倉庫」,中美合作,不僅要解決自身問題,更應該向欠發達國家和地區伸出援手。目前來看,信任比黃金還重要,全球應該建立互信機制,中美應共同推動建立全球抗疫政府,幫助全球阻擊疫情。

中國有句古話「大危」可以變成「大機」,可以看到,在整個抗疫過程中,也出現了「非接觸」經濟和「宅經濟」等新的經濟形式。總的來說,中美要共同推動世界治理結構的變革,形成合作共贏的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