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任務發射成功 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今日(3日)下午,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將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之旅。

國家航天局18時44分宣布,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之後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六號探測器由此開啓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之旅,預選著陸和採樣區為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

央視報道指,這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第二次執行探月工程發射任務,將運送嫦娥六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以實施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任務。

嫦娥六號原本是嫦娥五號的備份,在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後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它將前往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進行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等工作,去發現並採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並帶回地球。這也將是人類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

嫦娥六號任務還搭載了法國的氡氣探測儀、歐空局的負離子探測儀、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鏡、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個國家的載荷和衛星項目。

+7

據央視報道,在完成月背採樣之後,上升器會攜帶月壤從月球背面起飛,與「軌返組合體」對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逯運通表示,交會對接大概是兩個過程。上升器起飛之後,它要進行4次軌道機動,到達預定的軌道。然後軌返組合體來去追上升器,逐漸平穩靠近,最後實現交會對接。交會對接之後,將月球樣品從上升器轉移到返回器,最大的難點就是要控得穩。

新華社發布高清發射圖(點圖放大):

與常規交會對接機構不同,嫦娥六號的對接機構必須做到小而精,同時,還要具備樣品容器捕獲、自動轉移功能。因此,科研人員在嫦娥六號上採用了抱爪式對接機構,通過增加連桿棘爪式轉移機構,實現了對接與自動轉移功能的一體化。就像手握棍子的動作,兩個方向一用力,就可以把棍子牢牢地握在手中。

嫦娥六號任務工程總體發射場工程技術組組長胡震宇則表示,南極的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三大地體之一,屬月球上最古老、最深的撞擊坑盆地,具重要科研價值。嫦娥六號實施月球背面著陸區的現場勘察和分析,獲取月球樣品,在實驗室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年齡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這對人類更加全面認識月球,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行星演化以及太陽系起源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嫦娥六號任務計劃到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進行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等工作,並採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央視)

三大關鍵技術首次應用

報道指,此次嫦娥六號要完成三大技術的首次應用,並為未來中國探月四期工程奠定基礎。第一項就是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

逯運通表示,嫦娥六號是嫦娥五號的備份星,要實現月球背面南半球採樣返回任務,如果還要沿用嫦娥五號的軌道,就必須在落月的時候,整個著陸上升組合體要翻轉180度,是大一點的技術狀態更改。但是使用逆行軌道就可以巧妙解決這個問題,探測器盡量能夠維持住它成功的技術狀態,來實現月球背面採樣返回的任務。

到達預定位置後,嫦娥六號還將應用月背智能採樣技術月背起飛上升技術,實施月球背面自動採樣返回。

胡震宇表示,實施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工程難度大,科學和工程意義大。嫦娥六號飛行控制是中國當前最複雜的,主要經歷環月飛行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11個飛行階段。需要同時對多個目標進行測控和高精度測定軌,飛控事件多、環節緊湊、控制過程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