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二號完成海試 中國深海重載作業採礦車海試水深首破4000米

開拓二號完成海試 中國深海重載作業採礦車海試水深首破4000米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上海市政府周二(9日)舉辦舉辦發布會宣布,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學自主研製的深海重載作業採礦車工程樣機「開拓二號」成功完成海試,標誌著中國深海礦產資源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研製取得重大突破。

據介紹,開拓二號連續完成5次著底採礦,取回深海多金屬結殼與結核,實現深海重載作業采礦車海試水深首次突破4000米,最深達4102.8米,在國內首創深海複雜海底地形高機動行進、深海多礦類複合鑽採等深海採礦領域多項技術。

據上海交通大學官方微博介紹,開拓二號長6.0米,寬3.0米,高2.5米,空氣中重量約14.0噸,設計作業水深6000米,國內率先突破複雜海底地形自適應四履帶行進、多金屬硫化物一體化截割鑽採、深海環境聲/光學綜合感知、海底採礦作業智能控制、深海非金屬臍帶纜重載布放回收等關鍵技術,並搭載深海羽狀流、水下噪聲等環境綜合監測設備。


「深海一號」二期全面投產 年產氣量逾45億立方米 將通過香港輸送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中國首個深水高壓氣田——「深海一號」二期項目,周三(6月25日)全面投產。

「深海一號」二期項目全面投產。(央視新聞)
「深海一號」二期項目全面投產。(央視新聞)
「深海一號」是中國首個深水高壓氣田。(央視新聞)

「深海一號」氣田是中國迄今為止自主開發建設的作業水深最深、地層溫壓最高、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深水氣田,最大作業水深超1500米,地層最高溫度達到138攝氏度,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1500億立方米,分兩期開發建設。

一期項目於2021年6月投產,二期項目在南、北、東3個井區部署12口水下氣井,新建1座導管架平台、1套水下生產系統、5條海底管道及4條深水臍帶纜,構建起地理跨度超170公里、水深跨度超1500米的超大規模油氣生產設施集群。

據介紹,二期項目首創「深淺結合」開發模式,讓淺水導管架平台與深水生產系統協同作業,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效率,是中國深海油氣規模化開發蹚出了新路徑。

二期項目將已有近30年歷史的淺水氣田設施升級為「四星連珠」油氣生產平台,使其兼具天然氣加工、淺水鑽井、深水流動性保障及跨區域輸氣調配功能,成為中國南部海域首個「深淺協同」的油氣傳輸樞紐。

全面投產後,「深海一號」年產氣量有望超過45億立方米。這些來自1500米深海的清潔能源,通過香港、三亞、珠海等地的陸岸終端,源源不斷輸送至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惠及工業與民生領域,並接入全國天然氣管網。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