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表空氣質量改善報告 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42%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今天(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中國生態環境部對外發布《2013-2018年中國空氣質量改善報告》(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與2013年比較,中國74個採樣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下降42%,「藍天保衛戰」取得階段性進展。不過,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中國空氣污染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資料圖片)

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在經濟持續增長、能源消費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2018年,全國GDP相比2013年增長39%,能源消費量和民用汽車保有量分別增長11%和83%,而多項大氣污染物濃度實現大幅下降。

報告指出,首批實施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42%,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下降68%。其中,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3個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分別比2013年下降48%、39%和32%,珠三角9個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從2015年起,連續4年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此外,2013年至2018年,中國酸雨分佈格局總體保持穩定,酸雨面積呈逐年減小趨勢。2013年,全國酸雨區面積佔國土面積的10.6%,2018年已降至5.5%,降幅近50%。

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

《報告》認為,儘管「藍天保衛戰」取得階段性進展,但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遠。目前中國還有6成以上的城市PM2.5年均濃度仍未達到35微克/立方米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要求,與10微克/立方米的世界衛生組織準則值還有較大差距。一些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不明顯,北方地區秋冬季重污染天氣仍然多發頻發。

中國空氣污染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要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爲重點,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