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從剛果傳至烏干達 外交部提醒中國公民防範疫情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Ebola)疫情持續失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相關國家衛生部通報,疫情自去年8月再度爆發至今年6月10日,剛果已累積病例2071例,其中死亡1396例,病死率為67.4%。WHO同時也確認,剛果的鄰國烏干達,自6月9日起連續確診3起境內病例,其中2人已於12日深夜死亡。
對此,中國外交部提醒在剛果、烏干達的中國公民,嚴密關注疫情並做好預防措施。

5月16日,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布滕博,當局埋葬死於伊波拉病毒的患者。(視覺中國)

外交部領事司和中國駐剛果民主共和國、烏干達大使館提醒,應避免與疑似病人、野生動物及被其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接觸,不要出席葬禮和到診所、醫院等病人聚集的地方。

其次,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一旦接觸疑似病人或野生動物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應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同時應避免接觸、處理野生動物肉,在當地生活一定要購買符合衛生標準的生肉製品,煮熟後食用。

如發現有相關症狀,應當立即就醫。而在入境中國時如有發熱、乏力、頭痛、肌痛、咽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結膜充血等症狀,入境時應主動向海關申報。同時注意做好自身醫學觀察,在觀察期間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當立即就醫,並向醫生說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時得到診斷和治療。

非洲伊波拉疫情加重,在烏干達Mpondwe,一名安全官員檢查過境人員。(視覺中國)

據悉,伊波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可感染人類和其它靈長目動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主要的感染途徑,是透過患者「體液傳染」,如接觸血液、汗、嘔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潛伏期為2至21天,臨床症狀為突然發病,表現有發熱、頭痛、肌痛、結膜充血等,數天后可出現嘔吐、腹痛、腹瀉、咽痛。嚴重病例可出現無黃疸型肝炎和胰腺炎,以及輕重不一的出血傾向。

(領事直通車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