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裔科學家發現寂寞黑洞 質量達太陽170億倍

撰文:李藹明
出版:更新:

台裔女科學家於星體稀疏的宇宙角落發現一個寂寞的巨型黑洞,質量達太陽的170億倍。

NASA發布的黑洞電腦模擬圖。(NASA網站)

美國太空總署(NASA)周三(6日)宣布,由台裔女天文學家馬中珮領導的團隊發現巨型黑洞。此黑洞位於稀疏偏僻的銀河NGC 1600的中心,是至今發現第二大的黑洞。

如小鎮中的摩天大廈

巨型黑洞並不常見於稀疏的宇宙,至今發現最大的黑洞質量是太陽的210億倍,位於密集的后髮座星系團,裏面包含逾1000個星系。今次新發現的黑洞佔其星系2%的質量,是據其星系質量估算應有質量的10倍。

馬中珮接受台灣中央社訪問指,黑洞就如摩天大廈,而天文學經驗發現,最大的黑洞應位於最大的城市,附近應有很多星球作鄰居,然而今次的巨型黑洞卻在渺無人煙的偏僻小鎮,令科學界需研究此黑洞何來這麼大的質量。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天文物理學教授馬中珮。(網上圖片)

巨大質量或源自星系吞併

馬中珮解釋此黑洞形成的其中兩個可能:「一個可能性是NGC 1600吃掉了它的朋友。它吞併了它的朋友,在這過程中取得它們的黑洞——它之所以變得這麼大,可能是因為它朋友的關係。」

她表示另一個可能是該黑洞位於早期有大量氣體的宇宙:「宇宙年輕時含有大量氣體,可能它在星系十分年輕時就變得非常巨大。」

黑洞四周空蕩蕩 或屬「連體嬰」

團隊亦認為NGC 1600的黑洞可能是「連體嬰」,當兩個星系合併,兩個黑洞亦靠得愈來愈近,直至融為一體,此亦可解釋為何星系中央不尋常地空蕩。「我想說的是,因某種原因,星星似乎在害怕什麼似的,不願靠近中心。現時對這空蕩區域,最可行的解釋是雙黑洞。」

當兩個巨型黑洞位於星系中央,四周的星體會圍繞而轉並向外加速,並逼使兩個星系愈加靠近。現時科學家未知該黑洞屬非常靠近,抑或已經結合為一。然而NGC 1600可成為科學家研究重力波的對象,因當兩個黑洞逐漸合併,則會形成重力波。

馬中珮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天文物理學教授,專研宇宙論及粒子天文物理,曾於2001年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傑出青年研究人員獎。她出生於新聞學世家,其父為台灣新聞學者馬驥伸,母親是資深媒體人黃肇珩。

(中央社/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