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召開在即 國家首腦唔出席 呢個峰會搞乜鬼?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中歐峰會即將於本月16至17日在北京舉行。時值中美及美歐間貿易衝突趨於白熱化,外界預期中歐間即使不會發表「抗美宣言」,互為最大貿易夥伴的兩大經濟體亦會加強經貿聯繫,以求降低貿易戰帶來的衝擊。
究竟誰會出席峰會?而過去二十年的中歐峰會又經歷了什麼?

中歐峰會始於1998年,每年在中國及歐盟間輪流召開,屬於中國同歐盟間最高等級的常設溝通機制。

誰會出席會議

按慣例,歐盟各國不會派出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中歐峰會。同中國國家主席及國務院總理對接的,通常是俗稱「歐盟總統」的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以及被稱為「歐盟總理」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前者負責協調各國領導人就歐盟大政方針達成共識,後者則負責歐盟具體行政事務。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撰文呼籲中歐攜手維護國際多邊貿易秩序。(中新社/資料圖片)

經貿議題料成核心

作為一個超國家聯盟,歐盟成員國在貨幣及對外貿易問題上採取共同政策,分別由歐洲央行及歐盟委員會的不同部門負責執行;今次峰會恰逢中美及美歐貿易衝突爆發,加之早前傳出「中國呼籲聯歐抗美」的傳言,更令貿易議題備受關注。然而,即使在本輪貿易衝突爆發前,經貿問題都是中歐峰會的主軸。

早在峰會召開前的6月底,中歐間已召開經貿高層對話,為峰會預熱。當時,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同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Jyrki Katainen)共同主持會議,後者亦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面。當時,雙方就反對保護主義和維護自由貿易達成共識,相信即將到來的中歐峰會亦不會偏離這一主旨。

中歐關係。(視覺中國)

還會談些什麼

過去數年,中歐峰會為促進雙邊經貿聯繫起到不少積極作用。2015年,李克強訪問歐洲多國,便簽下價值接近千億美元的大單。除此之外,由於歐盟在環保、人權及外交領域均採取協調政策,中歐峰會亦不時觸及上述主題。

2017年中歐峰會時,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中歐聯合聲明中大篇幅提及環保議題。今次中方同意劉霞出境赴德國,相信亦為了回應歐盟方面對中國人權議題的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