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長談RCEP談判為何進展緩慢 直言中國是重要原因

撰文:胡龍華
出版:更新:

在中美貿易戰仍在繼續的背景下,中國希望儘快完成RCEP談判,保持經濟穩定發展。但是印度方面依然猶豫不決。

印度擔心本國企業遭受毀滅性打擊

據印度新德里電視台9月9日報道,正在新加坡訪問的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當天高調批評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是「片面貿易政策」,直言其對亞太地區自由貿易的前景表示擔憂。

報道稱,蘇傑生是在出席印度媒體舉辦的地區領導人峰會小組討論時做出上述表態的。蘇傑生說:「印度仍然對來自中國方面的不公平市場準入和保護主義政策傾向表示懷疑」,「這些政策造成兩國間的巨大貿易逆差」。根據印度中央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2019財年(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印度對華貿易逆差為536億美元。

《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稱,蘇傑生此前在新加坡出席本次峰會的另一場活動時還談及當前印中關係。他認為,回答「中國對印度而言意味着什麼」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其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恐怕英語中沒有一個單詞能夠形容這種複雜性」。

在談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磋商進展緩慢的原因時,蘇傑生直接點名中國,聲稱「印度最擔心的是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影響印度在RCEP中的利益」,「因為印中間還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

蘇傑生9日在談到RCEP下一輪會談時表示,「並不清楚最近一輪談判的具體內容」,同時強調印度是否同意加入RCEP完全取決於是否能夠享受公平的貿易,而非屈從於任何「政治性安排」。蘇傑生說,儘管RCEP具有戰略意義,但其落腳點必須是「從經貿視角出發」。

與蘇傑生分在同一討論小組的新加坡外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則敦促印度重新考慮其對RCEP的立場,認為中印「應該就貿易問題達成協議」。

RCEP談判於2012年由東盟發起,成員包括東盟十國、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和印度。RCEP16個談判方總人口占全球人口近一半,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總量約三分之一,貿易額佔全球貿易近三成。在中美貿易戰惡化的背景下,中國力推儘快達成RCEP,以保持經濟穩定發展。

RCEP第7次部長級會議剛剛於9月8日在泰國首都曼谷結束,東盟10國、中國、澳洲、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等16國代表出席。會議強調要按既定目標在年內結束RCEP談判。會後發表的《聯合新聞聲明》呼籲各方着眼長遠,努力達成RCEP協議。在當前全球貿易和投資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完成RCEP談判的緊迫性增大。

但是印度對RCEP態度並不積極。此前,印度商工部長戈雅爾曾多次召集相關行業代表,就加入RCEP後對本國紡織、鋼鐵等行業的衝擊情況進行過專題調研,與會代表坦言,「一旦加入RCEP可能會對印度本土產業造成毀滅性衝擊」,導致印度對RCEP的態度始終不冷不熱。

《印度商業在線》也曾刊文稱,由於包括東盟在內的RCEP談判國提議對90%的貿易商品項目實行「零關税」,印度方面對是否答應有些猶豫不決,該國擔心來自中國的商品可能「淹沒其市場」,進而對印國內企業造成打擊。

中國改變策略

在印度遲遲不願加入的背景下,中國也似乎改變了策略,可能在「東盟+3(中日韓)」框架下推動自貿談判的計劃。中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周方銀曾表示,中國的確有內在動力推動「10+3」框架下的自貿協議,因為中國期待推進的中日韓三國自貿區面臨較多地緣性困難,有東盟作為緩衝,協議的達成和實施都會更為容易。「但中國的目的只是希望推動不同層級的自貿協議談判,印度所謂『施壓』『排擠』的想法實在沒有什麼道理。」

周方銀表示,事實上,當初也是先有的「東盟+3」自貿談判,後來才加入澳、新、印三國拓展成了「10+6」框架。

「RCEP其實早該達成了,但印度一直在拖後腿,導致協議遲遲沒有達成。難道印度永遠不推動,其他國家間就不能有自貿協議了嗎?」周方銀表示,印度擔憂澳新兩國會向印度施壓正說明RCEP成員中普遍對印度的不滿,「不可能讓所有國家只等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