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血淚史】澳洲國慶日 Google首頁標誌原住民成主題

撰文:陳駿豪
出版:更新:

時逢澳洲「國慶」(26日),Google將澳洲版首頁標誌(Doodle),換上當地原住民母親和子女的畫作。畫內頭髮斑白的原住民母親,由赤沙襯著,跟兩個身穿白衣的子女分隔,垂淚低泣,遙對感覺孤絕的眼睛,看着跟子女相聚的景象消逝。畫作題為「偷去的時光」。這幅圖象見於澳洲「國慶」,卻勾起當地人對白人殖民的反思。

原住民母親低頭垂淚,遙望子女,卻望不到團聚的日子。(Google)

「偷去的時光」由坎培拉高中學生沃伊特(Ineka Voigt)創作,回應主題「假如可回到從前,我會......」。「母親低泣,發著一生難以企及的夢。」沃伊特希望畫作將子女帶回母親身邊,讓他們重聚。

英國殖民澳洲,不少原住民遭虐待甚至殺害。(網上圖片)

逼害原住民日子 不應為「國慶」 

 

畫作引起不少人關注,聯想澳洲開發時,英國白人踏上紅土,趕絕原住民的往事。1778年,英國開始將囚犯流放至澳洲,開拓殖民地,解決囚犯過多,澳洲荒蕪的問題。1月26日,這批囚犯登上澳洲大陸,原住民受白人欺壓,當中不少遭大肆殺害,支持原住民的人會視開國時間為「侵略日」;相反,認同澳洲發展、血腥洶汰難避免的一方,視之為「存活日」。發展抑或逼害,不少人各持己見,有人甚至提出更改「國慶」日子,認為血腥開國史不應慶祝,應正視隱去的歷史。

Google2015年為澳洲國慶配上的標認,3種膚色的兒童共砌沙堡。(Google)
2013年「國慶」標誌,則為袋鼠於郊野手持澳洲旗。(Google)

澳洲白人原住民 待遇差天共地

 

英治原住民受盡歧視,待遇遠低於西方白人。澳洲開國,同時象徵殖民的開端。發展、平權間,長年衝突。白人為澳洲原住民帶來傳染病,據報原住民較澳洲白人早死10年,犯罪遭監禁機會比白人高出15倍,失業率亦較白人高2倍,白人得到的待遇,遠優於原住民。

原住民子女難以跟家庭團聚,遠離原生族群。(網上圖片)

原住民子女離族群 「偷去的一代」失根

 

生於英殖澳洲的原住民,又稱為「偷去的一代」,「偷去」的是一整代人。自1909年至1969年,60年間,澳洲原住民保障部門,容讓白人帶走本地人子女。原住民子女生活於白人環境,跟原生文化和歷史割斷,經歷通婚,原住民子女血脈遠離族群,失落於原住文化,有人稱為是失根的一代。混血子女流著原住民血,帶相同膚色,卻於歷史間,忘失族群。

 

英國旗下的「澳洲人」概念源出何處,身份認同的問題,每年「國慶」,倍受關注。不少澳洲人呼籲正視白人剝削原住民的歷史,反省、承擔,原住民數量雖少,但亦為「澳洲人」源頭;亦有論者認為,澳洲人身份問題複雜,不能單以白人傷害原住民的歷史理解,「澳洲人」應接納身份模塑的歷程,白人原住民歷史地位相當。

 

澳洲政府1998年首次道歉

 

1995年,澳洲政府將代表澳洲大陸原住民的旗幟,跟另一批原住民,托利斯海峽島民(Torres Strait Islanders)的島旗,等同官方旗幟。三旗等量齊觀。1998年5月26日,當地政府首次就白人逼害原住民歷史道歉,自此,每年都有「國家道歉日」。

 

2008年,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就過往白人逼害澳洲原住民,歷史性道歉,有別於前任總理霍華德(John Howard)拒絕認錯的姿態,並承諾減低當地原居民出生夭折人數,提升識字率。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