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百科】由佔領血淚到神學分歧 天主教東正教分別何在?

撰文:陳康怡
出版:更新:
東正教是在 1054 年教會大分裂之後,以君士坦丁堡(即今日的伊斯坦布爾)為中心 的一個基督宗教教派。現今公教(天主教)、正教(東正教)和改革宗(基督教)被稱為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Getty Images)

11世紀基督教會大分裂, 出現了希臘正教(東方正教會)以及羅馬天主教(羅馬普世公教會)兩大宗派。其實兩者都有不少古羅馬時期延續下來的宗教儀式、神職人員職級制度、神學體系和悠久歷史。以下6項是天主教和東正教一些明顯的區分:

1) 地緣政治

東正教與羅馬天主教的分裂,可追溯到1053年,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又稱牧首)質疑當時羅馬教宗強行篡改聖經內容及教義,認為此舉貶低了聖靈,雙方談判破裂後,在1054年正式分裂為羅馬公教與希臘正教(東正教)。

不過這場宗教分裂,其實某程度反映了當時希臘語區「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王朝),跟拉丁語區的西歐勢力在文化和地緣政治上的競爭。11世紀初,信奉天主教的西歐諾曼人,席捲南意大利(希臘語區),將拉丁語區教會的一些規矩,強加到當地教會,惹來君士坦丁堡方面的報復。羅馬教宗嘗試調停,但結果反而因為教宗權力的問題(詳見第2點),加深了雙方的分歧,促成兩教分裂。

及至1204年,西歐拉丁語區的十字軍,洗劫並佔領了作為東羅馬帝國首都及商業文化中心的君士坦丁堡,隨後還在當地成立拉丁語帝國,企圖建立一個羅馬天主教國家,取代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十字軍勢力統治君士坦丁堡長達60年,直到1261年才被推翻逐走,拜占庭帝國得以復國。對東正教徒而言,這是一段不能忘記的血淚史,若不是遭到羅馬天主教徒背叛、背後插刀,君士坦丁堡就不會衰落,導致最終被土耳其穆斯林征服。這段歷史,成為了兩教之間難以磨滅的烙印。

2)教宗權利

羅馬天主教認為,羅馬教宗是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最高領袖,所有地方的教會都要聽從教宗的命令,但東正教不承認羅馬教宗首席權及無誤論,認為所有古羅馬時期的基督教中心,包括安提阿(敘利亞)、羅馬、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及君士坦丁堡,地位均大致相等,現時東正教的15個自主教會也是平權的。

3) 誰是基督的「正身」?

東正教自稱「正教」,因為東正教認為他們才是至公、至正,真正由耶穌基督的門徒傳承的教會。他們會反駁西方天主教會,認為西方教會才是與「正統」教會分離。

4)教義分別

羅馬天主教發展出煉獄觀和贖罪論,認為經過煉獄贖罪,凡人能進入天堂。但東正教並沒有這一套。東正教在教義發展上,提出人無法透過理性,只能透過心靈去接觸上帝。對東正教徒而言,羅馬天主教的神學觀是過度律令化和絕對化,至於天主教徒則覺得,東正教的神學觀太模糊並帶有神秘主義色彩。

5) 神職人員婚姻

在神職人員婚姻方面,東正教允許結過婚的神父或執事任職,凡是在上任前完婚都行;羅馬天主教則堅持神父不能結婚。

6)宗教改革

東正教沒有經歷天主教宗教改革的分裂。西方基督教在16世紀至17世紀出現教派分裂,受到文藝復興思想的影響、印刷術的傳播,加上黑死病、天主教會分裂等,令人們對天主教會失去信心,促成新教的創立。基督教神學家及修士馬丁路德發表的《九十五條論綱》,反對贖罪券荒謬的理論,引發宗教改革運動。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