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東西之間 重構文化身分 土耳其的新帝國夢

撰文:謝媛彰 陳智深
出版:更新:

2011年2月,一直拒絕讓土耳其加入歐盟的法國總統薩爾科齊歷史性到訪土耳其。薩爾科齊到訪時,嚼着口香糖;與時任總理埃爾多安會晤時,蹺着二郎腿,以他一貫帶點囂張的態度,與埃爾多安侃侃而談,直至埃爾多安送上一份有接近500年歷史的禮物,才令薩爾科齊收斂一點,亦同時盡顯在埃爾多安帶領下的土耳其,是如何想重建土耳其「帝國」影響力。

1453年奧斯曼蘇丹麥可密二世進入君士坦丁堡,宣稱自己是羅馬帝國的凱撒(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這份禮物,是一封由蘇萊曼大帝(Sultan Süleima)在1526年親筆寫下、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 ( Francois I)的信件,以幫助當時遭羅馬帝國國王查理五世囚禁的弗朗索瓦一世。埃爾多安的用意明顯不過。土耳其近年無論在外交、內政以至文化層面,都有意無意宣揚該國傳統文化與價值底蘊,將奧斯曼帝國文化遺產提升至更高層次,做得亦算成功。

奧斯曼帝國積極融入歐洲,蘇萊曼大帝甚至與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Francis I)結成同盟(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數年前,一套土耳其電視劇《輝煌世紀》(Magnificent Century)是絕佳例子。《輝煌世紀》的故事背景是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全盛時期,時任蘇丹蘇萊曼一世帶領軍隊南征北討,橫掃歐亞。劇中的蘇萊曼大帝文武雙全、風度翩翩,後宮生活更是多姿多采。《輝煌世紀》的影響力勢不可擋,除了在土耳其國內造成旋風,國內珠寶店爭相推出劇中同款珠寶首飾外,海外轉播同樣令其他阿拉伯國家掀起熱潮,情況就像亞洲人近年都迷上韓風一樣。

土耳其電視劇《輝煌世紀》在國內外大熱。(網上圖片)

儘管埃爾多安對這套劇不以為然,更批評內容不夠忠於歷史,但該劇的確做到了宣揚奧斯曼帝國文化的目標。曾被奧斯曼帝國的巴爾幹半島國家,包括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一些阿拉伯國家民眾,很多都日夜追看。這些國家民眾突然對奧斯曼帝國的歷史充滿興趣,有趣的是,這齣電視劇並未在不同的族群、尤其是身分認同感最強烈的巴爾幹半島觀眾中,掀起反感情緒,熱潮甚至吹至南美與中國。

4月16日土耳其舉行修憲公投,通過後勢令總統權力大增,按此看更多: 【土耳其修憲專頁】

「電視劇外交」 最強軟實力手段

土耳其實行的就是所謂「電視劇外交」,這種可說是最強的軟實力手段。因為當電視劇在其他地方或國家播放,定必會有意無意傳播出產國的文化與價值觀,而接觸的觀眾群也最廣。透過電視劇外交,土耳其迫切希望向全世界重新定位和塑造一個國家新形象。事實上,奧斯曼帝國的痕跡從未在這個東西交匯的地區徹底消失。希臘文化人類學家Penelope Papailias稱,希臘曾受到奧斯曼帝國統治,雖然歷史上兩國關系並不友好,但卻擁有非常多的共通點。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兩國政府較容易開展文化交往。

延伸閱讀:電影與電視劇 五大近年轉變 看土耳其社會的轉向

《輝煌世紀》是土耳其最受歡迎、觀眾反響最為強烈的電視劇,它的播放,在在拷問了一些土耳其人最想尋找答案的問題:甚麼是國民身分?甚麼是土耳其人?奧斯曼帝國是甚麼,而我們又想成為甚麼?

劇中蘇丹風度翩翩,後宮多姿多彩,劇中的造型亦引起熱潮。(網上圖片)

以娛樂為軟實力 弘揚傳統價值

故事情節相對簡單,角色也非善即惡。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也是在弘揚伊斯蘭傳統文化以及傳統的價值理念。在當地學界,出口電視劇被土耳其看做軟實力的核心部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電視劇提升了土耳其的國家形象,尤其是在中東地區。即使土耳其文化及旅遊部長Omer Celik也坦言,「輸出電視劇,在區內施展軟實力的策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04年,土國向外輸出電視劇的價值僅為1萬美元,不出10年,數字已在2012年以幾何級數增長至2億美元,現時更加遠超此數。

延伸閱讀:【01百科】奧斯曼帝國簡介

土耳其於2011年就復修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附近的Murad Agha清真寺。(Getty Images)

土耳其政府近年亦積極重建修葺奧斯曼帝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穆斯林寺廟,國內亦愈來愈常見到以奧斯曼帝國特色興建或重新修葺的建築物。今年2月,埃爾多安率領一眾土耳其高官,到波斯尼亞參加當地著名弗哈迪佳清真寺的重新開幕儀式。該清真寺在16世紀由奧斯曼帝國興建,代表了波斯尼亞穆斯林的典型建築藝術﹐曾經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歷史文物,但在1992至1995年期間的波斯尼亞戰爭中被炸毀。重建工作正是由土耳其官方機構土耳其國際合作與發展署資助,處處可見土耳其欲重建昔日光輝的野心。

綠茵場上 再現驍勇善戰形象

此外,土耳其也銳意憑藉其在足球上的影響力,在球場上重現民族驍勇善戰的形象。在上世紀90年代,德國及拜仁慕尼黑的主力球員史高爾(Mehmet Scholl)是最著名的土耳其裔球員,但其時由於土耳其足球水平仍然較弱,故土裔球員選擇國籍時毋需經過太大掙扎。

延伸閱讀:同夢不同路 埃爾多安與凱末爾 土耳其歷史的異卵雙生兒

隨着土國足球水平進步,土耳其足總近年不斷利用血緣和文化傳統,引誘大量德國足球體系培養的土耳其裔球員改籍歸化。這一現象在2002年世界盃,來到了極致,當屆世界盃除了德國取得亞軍外,土耳其人亦成功依賴8名出生在德國的土耳其後裔包括烏密達維拿(Ümit Davala)、伊爾汗(İlhan Mansız)、爾迪雷巴斯杜克(Yıldıray Baştürk)等海外兵贏得第三名。

事實上,近年咸美艾天托普兄弟與紐尼沙軒等年輕球員選擇代表土耳其,引發了德國足壇的震動。近年球員奧斯爾(Mesut Ozil)成為德國於2014年勇奪世界冠軍的功臣,令到土國球探於德國揀蟀情況更加普遍。

據統計,在德國約有300萬人是土耳其後裔,其中有三分一都擁有德國護照,但土耳其近年不斷想辦法讓這些雙重國籍的球員選擇為土耳其效力,土耳其足總更在德國專門成立了一個機構,來重點考察那些擁有雙重國籍球員的表現,並說服他們加盟。

現年57歲的武拉爾(Yilmaz Vural)是一位在德國足球圈打滾的土耳其藉教練,他在德國幾個大型球會都有一定的人際網絡,會選擇合乎水準的土耳其青年球員,向他送上土耳其護照讓他考慮加入土耳其籍,同時保證將來回歸土耳其發展,環境不會比現時在德國差。

武拉爾說:「我的任務就是將這些孩子帶回家。他們在德國可能是眾多精英中的一員,回國後卻立即可成為明星,這些機會都是年輕足球員夢寐以求的。」

重拾死亡語言 追本溯源

除了要在外宣揚土國文化,教育下一代認識歷史亦是重要一環。所以埃爾多安前年要求復興一種已經死亡的語言——奧斯曼土耳其語(Ottoman Turkish)。這種語言已沒有現代人使用,但已轉任總統的埃爾多安則規定該語言課成為中學必修科。「是時候追本溯源」,埃爾多安如是說。對於反對及批評聲音,他不但無視,更以強人姿態回應:「有些人不希望教導下一代這種語言,這十分危險。無論他們想或是不想,本國的學生學生必須學習這種奧斯曼語言。」

2015年歐洲爆發難民潮,有家歸不得的難民正在等待歐洲國家開放邊境,入境尋求庇護。同時AfD藉機開炮抨擊默克爾政府收容大量難民,為國家帶來麻煩,引發共鳴,自此AfD聲威大振,終成功闖入德國議會成為第三大黨。(美聯社)

接收敘國難民 規模勝歐盟

去年3月,土耳其與歐盟終就接收難民達成協議。土耳其雖然在此協議上被批評把難民當籌碼,以要脅歐盟給予更多資助;然而,自敘利亞內戰爆發至今,已有逾700萬名敘利亞人途難戰火家園,流離失所。據聯合國數據顯示,土耳其總共接收了220萬名難民,比整個歐盟接收的190萬名難民還要多。土耳其的人權環境一直被指不達國際水平,但在處理難民問題上較其他鄰國積極。

延伸閱讀:【歐盟難民峰會】土耳其「人換人」難民方案 歐盟原則上同意

在土耳其看來,現時接收難民仍然在可負擔水平。很多敘國難民成為了該國的勞動力之一,很多土國人民不願意做的工作都由難民勞動力補上。對於難民而言,此舉總好被困在難民營內,有助他們融入社會。據經合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在經濟層面上對土耳其來說絕不是負累,今年該國的經濟增長可達4%。

對於這一切一切,外國媒體較喜歡以「新奧斯曼帝國」概括所有。不過,土耳其人卻未必如此認為。對於土國人來說,奧斯曼帝國的衰亡總有原因,重蹈覆轍只有一條死路。有種說法是,埃爾多安的做法並非想完全重建奧斯曼帝國,而是有點像日本於1868年推行的明治維新,「採納西方技巧,保留奧斯曼的精神」,因為身處東西交匯的土耳其,無論是在歐洲事務或是其他,必須找到自己獨有的身分角色。

對於土耳其近年的改變,變得保守並趨向政教合一,土耳其國內反對聲音不絕。土耳其在過去近一個世紀的歷史裏,一直花盡氣力全盤擁抱西方文化以達至世俗化,但在西方國家眼中,土耳其永遠只能是西方文化的臨摹者,在國際間也永遠只屬次等。為了提升國力,似乎重新包裝並進行改革是必要的,只少在部分人眼中,這是土國未來可能性最高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