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在野黨不成氣候 文翠珊伺機提早大選 利用恐懼鞏固權力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自政府行使脫歐權力後,英國一眾反對派依然極力反對英國脫歐,蘇格蘭甚至以獨立脅逼唐寧街10號,最終使首相文翠珊宣布於6月8日提早舉行大選。表面上,文翠珊在這10個月內,未受到任何挑戰,政治地位看似牢不可破,更有傳媒指英國進入「一黨專政」的年代。
然而,隨着任內最重要的任務啟動,英國史上第二名女首相的真正挑戰才正式開始,她在要求國會重新大選時,就公開表明工黨、蘇格蘭民族黨及自由民主黨,這三個反對派都反對她的脫歐方案,明顯要乘民意粉碎所有反對派。文翠珊能否創造另一段「鐵娘子」傳奇,就看6月8日的大選結果。

文翠珊今次突然舉行大選,與一眾反對黨呈弱勢不無關係。(路透社)

在過去近100年,保守黨在國會內最大的對手是工黨,這局面幾乎長年未變,期間只出現兩次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現在的工黨依然是國會內的最大反對黨,但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的能力卻受到英國各階層質疑。

儘管在文翠珊突然宣布計劃提前大選後,郝爾彬的反應非常正面。在聲明中,他對文翠珊的決定表示歡迎,並稱會在國會中投票支持提早大選此動議。現時在英國下議院中,保守黨與工黨分別佔330及229議席,郝爾彬的回應,除了是不甘示弱外,也反映他認為工黨並非「無得鬥」。不過,前工黨外相文禮彬(David Milliband)認為「郝爾彬將工黨引領至半世紀以來最弱的狀態」,並指他的左傾政策無法應對英國目前面對的挑戰。

事實上,這並非工黨於戰後第一次陷入路線之爭,而以往兩次出現同樣情況的年代,保守黨都能長期統治國會。首次路線之爭於上世紀50年代發生,其時由葛斯克(Hugh Gaitskell)領導的工黨無法抵擋黨內左翼,及英國共產黨的衝擊,造就保守黨連續執政13年。

郝爾彬在國內非常弱勢,無法領導工黨挑戰文翠珊。(路透社)

工黨陷路線之爭 難阻文翠珊

工黨於上世紀80年代再次分裂,時任黨魁傅特(Michael Foot)雖然口才出眾,但他堅持人權和自由的理想,亦令工黨陷入分裂。黨內托派及武鬥派等受年輕人支持的極左派系,在傅特的保護下乘勢而起,大大打擊了工黨的選情,加上黨內中堅分子後來決定自立門戶,最終令戴卓爾夫人連續執政4,227天。之後工黨更在1992年的選舉意外失利,最終要待貝理雅革新形象,將黨路線重新向中間靠攏,才終結了保守黨長達18年的統治。

現在的工黨亦同樣,由郝爾彬支持者組成的左翼政治組織Momentum,左右了黨內部選舉的走向。在去年的黨魁選舉中,郝爾彬就是憑他們擊敗了代表黨內中間派的施安偉(Owen Smith)。郝爾彬領導的群眾不單在黨內選舉中發揮影響力,他們更不怕與國會內的工黨議員對立,積極動員民眾入黨支持郝爾彬,導致工黨今日在選用影子內閣時,會以理念先行,對該職位的認識變得不甚重要。這做法好處是能把內閣,能在郝爾彬治下團結,避免去年脫歐後的逼宮出現,但壞處卻是他們無法在政策辯論上與保守黨分庭抗禮,在每個周三電視直播的首相答問環節(Prime Minister Questions)上出醜,失信於英國民眾。難怪在民調中,英國社會各階層均認為,文翠珊比郝爾彬更適合擔任國家領袖。

今年大選很可能會是2015年大選的翻版,甚至更為極端。

【延伸閱讀】英國首相文翠珊反口提前大選 擬6月8日舉行 團結勢力向歐盟談判

施雅晴在英國脫歐公投後,積極推動蘇格蘭獨立,但現在面對大選就不得不放下公投,要專心迎戰。(路透社)

  蘇格蘭民族黨 自由民主黨 保守媒體表現成變數

蘇格蘭民族黨在聯合王國出現危機之際,他們亦準備發動近年第二次獨立公投。蘇格蘭首席部長施雅晴(Nicola Sturgeon)指,蘇格蘭人民有「民族自決」權力,稱蘇格蘭的前途應該交由蘇格蘭人民確定,而蘇格蘭議會在上月底,已通過在明年秋季至2019年春季再舉行獨立公投,屆時倫敦所受的壓力將會大增,不利脫歐談判。然而蘇格蘭今次準備再辦獨立公投,民調就顯示出蘇格蘭民族黨勝算不高, 不少民眾在施雅晴宣布打算推動獨立公投後,均表示這一刻舉行公投的話,會在票站內投反對票,正反雙方差距與2014年的11%接近。

而近來聲勢強大的自由民主黨,就會為8星期後的大選加添變數。自英國於上月底啟動脫歐後,在短短兩日內就吸納了超過5,000名新黨員。事實上,自由民主黨亦是脫歐公投後,黨員數目增長得最快的政黨之一,因為他們是各反對黨當中最積極宣傳留歐的政黨,吸引不少年輕人支持。如果文翠珊的目標是要在國會創造一個保守黨獨大的狀況,那麼自由民主黨憑年輕人的力量,若能做成懸峙國會的狀况,已是萬幸,但今次大選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甚至是讓黨重拾活力的最後機會。

但在風雨飄搖之際,文翠珊得到一眾親保守黨媒體護航,令她於大選的勝算大增。多名保守黨要員均有傳媒背景,例如外相約翰遜曾任《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記者,及後更擔任屬同公司的《旁觀者》(The Spectator)周刊總編輯,至今亦有在該報撰寫專欄,前司法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就曾在《泰晤士報》(The Times)擔任編輯,到現在都有撰寫專欄。而最新一位進入媒體界的保守黨要員,是現在還是國會議員的前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他在今年3月中獲《倫敦旗幟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委任為總編輯,導致國會內出現媒體人的怪象。

  恐懼政治成保守黨拿手把戲

今年大選很可能會是2015年大選的翻版,甚至更為極端。工黨的左傾當時令英國感到不安,而選前1年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就讓選民嚇得一身冷汗,而現在郝爾彬的因素未除 ,而蘇格蘭獨立聲音亦令保守選民惡夢重現。兩者更明顯的相似之處是,國家的未來同樣顯得危在旦夕,當年面對的是脫歐公投,現在面對的是脫歐談判,而保守黨均沒有為兩個危機拋出任何解決方案,開出的是類似「支持我,我會領導國家平穩脫歐」的空頭支票,利用民眾的恐懼心態,甚至是各反對黨無大將的情况,來聚集支持保守黨政府主導脫歐談判所需的民意。文翠珊的如意算盤非常明顯,她要趁民眾非常信任她之時,一舉摧毀所有反對力量,讓自己能在脫歐談判中,再無後顧之憂。距離選舉還有8周,文翠珊在這一刻看似勝券在握,在要求國會舉辦大選的演說中,更展示出霸氣凌人,但要保住首相一職,她還要面對不少變數。

文翠珊突然舉行大選,其實亦要承受一定風險。(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