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直擊・張煒琪1】從茶餐廳走入澳職 快樂得忘掉一切

撰文:蘇子暘
出版:更新:

成為香港首位登陸澳洲職業聯賽的女子球員,張煒琪的心情是怎樣?
「開心囉,興奮囉,一切都很好!」
由香港的茶餐廳返足10小時水吧,放工才跑到仿真草或硬地場踢波,到了現在布里斯班獅吼女子隊要煒琪全副精神都放在足球上,甚至訓練可以踢真草場,幸福到要重新適應力度,這些事過去對她都是遙不可及。
香港01記者 蘇子暘 澳洲直擊

即使有時點語言不通,煒琪在這裏踢波亦十分開心。(蘇子暘攝)
今次這件事很「爆」,我覺得香港人都因此留意多了女足......對我來說才是最有意義。至於有沒有想過當先驅,令其他女球員向夢想進發,我真的沒想過,希望可以做到吧,哈哈哈!
張煒琪

布里斯班獅吼女子隊的訓練場為Rangakarra球場,那是個和當地女子學校合作使用的大草場,有專人打理,面積遠大於旺角大球場。有完善的場地,可惜迎接張煒琪第一天的訓練,卻是一場大雨。場內有燈柱,只是沒有亮起,加上下起大雨,全隊都似是摸黑踢波,好像去了露營一樣,那天煒琪只作了些體能測試,練波亦只是在旁作一腳波的傳送支援,簡單來說是輕紓腳頭。

Rangakarra球場是獅吼和布里斯班當地的女子學校合作的訓練場,草地舒適,十分合適踢波。(蘇子暘攝)

直擊張煒琪澳職練波(按圖放大)

+4

收操後全身濕透,第一個感覺是「好凍」,第二個感覺是隊友好快:「之前我來試訓都體驗過,落到場上練習她們的動作自然會很快。可能我早前有踢過亞室運五人賽的經驗,我覺得她們和亞室運比賽的時候的速度是差不多的,所以我覺得自己都可以…能夠…配合到嘅,哈哈哈!」

澳洲的「基本」 香港已無得比

這裏的女足訓練,和香港男足的形式都很接近,都是傳球、走位、射波般練配合走三角,始終這是足球上最基本的訓練。但獅吼女子隊這邊的一切「基本」配置,卻令煒琪不太習慣:「以前香港或公民女子隊踢波,可能只得一兩個教練在場,這邊連同物理治療師會有近7個人,他們都在球場四邊下指示,又有鏡頭拍攝訓練,這些和香港都是無法比擬。」甚至訓練後部分球員要磅重,看球員在操練流失了多少等,對煒琪來說便是,「嘩,原來外國是這樣」。

「哎呀」,原來是煒琪交失波,不小心爆了句中文。(蘇子暘攝)
由於球場是連接着民居,不時看到有人在此處放狗,煒琪笑言「你不覺得很搞笑嗎」、「證明香港的場地都不是太業餘」。(蘇子暘攝)
完成訓練後教練會問球員對今日訓練的看法,希望定出最好的訓練方式。(蘇子暘攝)

一切都很快樂。煒琪雖英語一般,但足球是共同語言,她練波時與隊友交流問題不大,只是有時會傻傻的大爆一句中文,如踢不到球時大叫「哎呀」、深思良久終於明白教練要練什麼時又會說「原來係咁」,快樂得忘掉周圍都沒有隊友會說廣東話。但回到現實,她和獅吼簽約一季,澳職女子聯賽的合約只由10月到下年3月,月薪即使比香港時理想,但依舊未算達成兩年前接受《01體育》訪問時,表示希望未來可以足球維生的夢想。

由廢青變焦點 只想專心踢波

「那次可是我第一次做專訪,」煒琪憶起說:「其實我當時沒想過真的會再有機會外闖,因為我已錯過了出外發展的最佳年齡(現已26歲),現在可以踏出第一步已十分難得。」本已打算憑茶記水吧或教波來支持自己在香港的足球夢,但突然登陸澳職後,張煒琪三個字成了網絡搜尋器的關鍵字,當日所有傳媒都一窩蜂於電話找她回應,各大記者都約這個自稱以前是「廢青」的女子作專訪,好像世界從此都變得不一樣。

「我很少講自己的事,細個都是不停踢波又不讀書,做完功課已經覺得自己很叻,我又很少和人說話,除了相識很多年的朋友外,平時我在球場都很少出聲。當你不常出聲,我想人人都會覺得你是『寸寸貢』。」有人關注、無人理會,她都會繼續踢下去:「今次的事後,很多人訪問我,其實我真的沒所謂,做回自己應該做的事便可以了。」即使澳職離最理想的全職足球還有一段距離,但有第一步,總比錯過一步來得好。

近幾日煒琪忙着處理球會、銀行等事,很少時間空下來休息,因此她晚上多留在家中,不希望影響練習。(蘇子暘攝)

目標放遠點,現在人人都看着香港第一人張煒琪發展,有沒有想過成為先驅,成為所有女子球員努力的目標?「今次這件事很『爆』,我覺得香港其他人都因此留意多了女足,就算是很少數人有留意,但的而且確是多了女足的新聞被報道,對我來說才是最有意義。至於有沒有想過當先驅,令其他女球員向夢想進發,我真的沒想過,希望可以做到吧,哈哈哈!」

未來的事太遙遠,只是澳職女子聯賽3月便完結,到時煒琪又有何打算?「未來布里斯班之前都有另一間球會找我,叫我踢完澳職這季後加盟,不過那邊只提供住宿和飲食,現在我亦不太清楚下文。我之後可能會回香港再決定,始終沒有人會知道3月的事。」對呀,10月6日時,煒琪已經靜悄悄於友賽上演了她的地標戰,下半場後備出場踢了20分鐘,這個勵志的故事未來還有很多的成就等着解鎖。

收操後球場一面黑暗,只留下基地一點燈光。(蘇子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