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抗疫】比較兩次肺炎行山熱潮 資深山友:今次未到人流高峰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下,香港的室內娛樂場所,例如商場、戲院及火鍋店,皆門可羅雀。市民為脫下口罩呼吸新鮮空氣,都在周末及假期蜂擁郊外行山,城門、昂平及龍脊等郊遊勝地更是人山人海。
山野盛況,似曾相識,在17年前的沙士(非典型肺炎)疫情下,香港爆發千禧年後首次行山熱潮。比較兩次疫情下的行山熱,陳嘉俊及李以強兩名資深山界人物都認為情況相似,山上人多垃圾更多;他們異口同聲表示,今次這股行山熱尚未到高峰。

2003年的沙士,被視為香港行山界走向繁盛的標誌。

李以強在2000年創辦「旅行家」,推廣親子行山,見證香港行山界在沙士前後的變化。他表示,在沙士前,行山並非一項普及的運動,「那時一般人的觀念都覺得行山是辛苦的,不是一般人會做的活動。平日工作都那麼累,星期日不如好好休息一下。當然,會有一小班人喜歡行山,未必很普及。」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李以強在2000年創辦旅行家,至今都不時帶隊上山,介紹香港郊野的人文生態。(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周末尖沙咀碼頭人山人海

「當年2月尾沙士疫情爆發,頭兩個月的情況跟現在差不多,市道很靜,什麼都做不到,大家不去街。(行山人潮什麼時候爆發?)我太不肯定,但一定是疫情的中後期,4月、5月之後,突然間有人說要去郊外地方,最好避開市區,大家就一起去郊外地方。」

李以強還記得當年市民蜂擁到郊外的畫面,「星期六日的朝早,在尖沙咀碼頭,鐘樓那個位置,全部都是人,海上面有十幾廿架船等待。去蒲台島、糧船灣、東龍洲、南北果洲的都在尖沙咀出船,甚至南丫島都由這邊去。我當年搞過一次南北果洲探勝遊,最受歡迎,參加者要爭位。基本上你找到船的話,就一定開到團。」

老爺旅遊巴靠沙士翻生

除了搭船出海,李以強記得團友搭旅遊巴的特別要求,「當時有個奇怪情況,客人要求旅遊巴要開到窗,不要焗住,當時開到窗的旅遊巴都被淘汰得七七八八,旅遊巴公司幾乎要從劏車場把它們運出來。想不到這些老爺車都有翻生的一日!」

【行山抗疫】編輯挑選15區後山行山路線 緊記做運動都要愛護環境

陳嘉俊在2003年協助民政署推廣本地行山及本地遊。(梁鵬威攝/資料圖片)

旺到生態旅遊公司計劃上市

那一年,香港的生態旅遊、本地遊、山藝訓練、歷奇活動迎來一次大爆發,很多綠色團體及小型生態旅遊公司成立。李以強說:「那時候百花齊放,見到很多新臉孔,有的(生態導遊)學識甚至很高,從學院出來。」

他透露,那時的盛況甚至令旅行家有上市的機會,「當時比較大間的叫海洋動向,包了幾隻大船搞團,成立導賞員團隊,有很大野心,初期做到成績。他們找過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合併搞上市。他們想牽頭,將幾間生態旅遊公司合併搞上市,我覺得可以傾下……」說到這裏,他都不禁笑了,最後沒有成事。

郊野公園使用人次升7.7%

據漁護署的數字,01/02及02/03年度到訪郊野公園的人次約1100萬,但沙士後的03/04年度突破1200萬,有1217萬人次,上升7.7%,到04/05年度仍維持在1200萬人次以上,微微上升至1223萬人次。

「野外動向Hong Kong Discovery」在2000年成立,創辦人陳嘉俊不但見證2003年的沙士行山熱,還出心出力為這個熱潮升溫。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旅行家網站創辦人李以強在千禧年初推廣親子行山,近年他創辦沙頭角故事館,推廣新界東北的生態遊。(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當年香港人外遊減少,香港的大型旅行社開始舉辦本地遊。陳嘉俊說:「不只有民間,政府都有推動,但不是發展局或者商業經濟部門去幫商界,而是民政署希望幫市民做點事。我那時幫民政事務署做『區區有睇頭,香港樂悠遊』的計劃。民政署通過這個計劃不斷賣廣告,例如電台、報紙及roadshow。」

陳嘉俊表示,沙士之前市民「掛住搵錢」,政府則只重經濟,香港行山文化不盛行,但一次疫症就令這個城市大改變。他當年有份呼籲市民走到戶外,享受香港的郊野,他說:「在港台第2台,我那時已經有份做節目,個個星期、日日都講有什麼地方好行。大家都不想在飛機上面『困獸鬥』,所以不想去外國旅行。」

行山新手為環境帶來衝擊

今年的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港人外遊意欲減低,就連商場、戲院都不想去,連運動場也關門,所以近半個月的周末假期,很多市民都走到山頭野嶺。人多,自然垃圾多,陳嘉俊及李以強同樣表示,情況與17年前的沙士行山熱一樣。李以強說:「有班人突然由市區走到郊外,但他們沒有環保意識,也沒有行山禮儀,造成很大的衝擊。」

陳嘉俊坦言「歷史重演又重演」,17年前及今年的行山熱潮,同樣為山野帶來大量垃圾。(梁鵬威攝/資料圖片)

李以強續說:「喜歡行山的人不會亂扔垃圾,但即興上山的人,可能他沒有打算再來,就去亂扔垃圾,當時的人環保意識不強。」陳嘉俊亦說:「今年會扔口罩的那一班人,跟當年的情況一樣,他們從未行山,或者很少行山,對山頭野嶺上的衛生及環保意識很低。」

陳嘉俊:歷史重演又重演

陳嘉俊過去周日帶兒子去行山,在途中休息時,遇到一件令他很憤怒的事,「見到有一班人去行山,大部分人都叫大家收好垃圾,不要扔口罩,但總有一兩個說『扔走它吧,那麼骯髒,難道要我帶落山嗎?周圍扔啦!』我聽到最好笑的一句是『樹上都會跌東西下來,跌下來的葉都是垃圾』,我真的不是講笑的。」

他感嘆:「這些幾歲小朋友都應該識,垃圾不應亂扔。歷史重演又重演,哪怕這些年來做了很多環保教育,但始終不能覆蓋所有人。」

李以強認為今次疫情下的行山潮高峰期還未到,因為還有不少人仍不敢出街。(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今次行山熱潮未到高峰

陳嘉俊及李以強親身經歷過2003年的沙士行山熱,他們同樣認為,今次武漢肺炎的行山熱潮尚未到頂峰。李以強說:「現在還是醞釀當中,我覺得只要『唔好出街』的訊息一放鬆,大家就會湧出去,相信很多人都悶到腰酸骨痛。以沙士為例,相信爆發後兩三個月後,才開始。今次1月爆發,我估計3月中之後,市民見疫情穩定,就會出來。」

陳嘉俊就覺得另有理由,「如果你要上班,還會去行山嗎?現在開始愈來愈行業停工、停職以至結業裁員,當之後有班失業大軍出現,他們在家中沒有什麼好做,就會去行山。星期一至五的高峰期一定未到,反而星期六日,大家見到現在人多行山,可能就不會想去。」

陳嘉俊認為行山潮的高峰未到,當失業率上升後,更多人會在閒日上山。(梁鵬威攝/資料圖片)

大帽山茶水亭的蓮姐風雨不改,開業25年,也是一位見證香港行山界變化的人物。她記得2003年沙士疫情中後期,突然有兩個星期多了很多人上山,她不太記得原因。

問起近半個月的生意及人流,蓮姐卻說跟疫症前分別不大,她解釋多項越野賽取消,令到跑山的人減少,但多了駕車上來呼吸郊野空氣的人。

大帽山茶水亭的蓮姐表示,她在沙士期間開檔都沒有戴口罩,但今次就有戴。(顏銘輝攝)

蓮姐:港人今次比沙士更恐慌

與17年前的沙士行山熱潮比,蓮姐認為今年香港人更恐慌,她說:「當年的人上到這裏(荃錦坳)都不會戴口罩,但今年很多人上到來都繼續戴。我在沙士那年開檔沒有戴口罩,但今年有戴。」

蓮姐從茶水亭中找了一包布口罩給記者看,有些已經發黃。她解釋:「我經常要開檔,怎會有時間去排隊買口罩,我就找了沙士時期買的布口罩出來用。」記者馬上露出緊張的神情,她叫記者放心,「別人見到,知我不夠口罩用,就開始有朋友經過順道帶口罩給我,現在都有足夠數量了。」

蓮姐一度找了17年前買落的布口罩使用,後來各方好友得知她不夠口罩用,便紛紛給她口罩。(顏銘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