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街可以夾公仔 店舖量5年增長200倍 竟是經濟差先兆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台灣隨處可見有夾公仔機店舖,蔚為風潮。但有專家學者認為,夾公仔機店泛濫,看似是市民有更多休閒娛樂場所,但同樣亦是台灣經濟不景氣的警示,零售業、服務業正不斷萎縮,甚至是台灣年輕人對未來不抱期望的反映。

財政部統計,2012年時全台灣的夾公仔機店數量只有169間,但截至今年2月,夾公仔機店的數量已高達3600間,短短5年間增長超過200倍。業界的非正式統計數據更誇張,全台夾公仔機店已有超過1萬間,年產值1000億元(新台幣.下同)以上,幾乎相等於台灣航空業。

台灣自動販賣機商業同業公會總聯合會前副理事長紀富騰認為,夾公仔機店數量爆炸性增長,反映低成本、低消費的「末端經濟」已成大趨勢。台灣經濟發展停滯,現屆政府又推出「一例一休」,商家營業成本上升,各地都有退租潮,商舖空置率屢創新高。以台北東區為例,這個著名商圈隨着多間精品店和科技產品經銷商相繼撤出後,人潮正不斷走下坡,各處都是招租廣告。數據顯示,東區去年的商舖空置率超過7%,不少的空置時間更已超過3年。

官方數據顯示,全台灣夾公仔機店的數量短短5年間增長超過200倍。(聯合新聞網)

紀富騰指,商舖租賃市場差,業主沒有更好投資,遂紛紛開放經營夾公仔機店,貪其門檻低、成本少,亦不必裝修、不需人手,甚至連人氣較旺的黃金地段亦跟隨,「盡顯中小業者投資經營疲態。」長期研究台灣商圈發展的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志彥亦認為,台灣夾公仔機店經營模式獨特,反映出年輕人對社會與未來發展抱有不確定性,缺乏長期目標追求,只想從事最輕鬆的工作。

黃志彥解釋,夾公仔機店由「台主」和「場主」共同經營,後者提供地點場所,負責店面裝修、水電及管理;前者則負責夾公仔機內物品的放置和機率調整,利潤可全數「落袋」,不必與場主攤分。此種模式與連鎖小吃、手搖飲料等傳統店舖不同,不需要十多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加盟費,要成為台主只需要每月支付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的租金,吸引大量年輕人小本投資。

有調查顯示,全台從事夾公仔機的10萬名從業人口當中,近9成人本身都有正職,當中更不少人非經常性薪資總收入低於4萬元,位處草根基層。紀富騰直言,「現在經濟不好,社會底層的人都想試試看」,所以台主中不乏學生、警察甚至軍人,「他們很多是基於對政府沒有信心,才選擇賺外快」。尤其對年輕人而言,台灣平均工資數十年來都沒有明顯增長,年輕人既想創業致富,但又會擔心成功的道路被社會的「老人」佔據,故只能用夾公仔機「小打小鬧」。

台灣夾公仔機店泛濫,看似是市民有更多休閒娛樂場所,但同樣亦是台灣經濟不景氣的警示,甚至是台灣年輕人對未來不抱期望的反映。(聯合新聞網)

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更認為,除了反映經濟狀況外,夾公仔機數量太多,在社會層面上亦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台灣家扶基金會上月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約有43.6%的兒童幾乎每周都玩夾公仔機,10.9%每周會玩4天以上,7%兒童常在晚上10時後去玩。同時,68.3%的兒童覺得夾公仔機很好玩,37%會一直投錢直到夾到想要的物品。成癮、深夜在外逗留、被騷擾霸淩,都可能產生極壞後果。

此外,場主有否依法繳稅、夾公仔機內是否擺有違法或有礙觀瞻的物品、深夜營業會否引來群眾滋事成為治安死角等,夾公仔機店惹來的各種衍生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可解決。但紀富騰認為,當社會有聲音要求政府把關,規範夾公仔機店的地點和商品內容,最終只會見效太慢,因為夾公仔機會在經濟復甦「失寵」。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