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Libra進軍金融 Facebook會否引發加密貨幣變革

撰文:陳放 安震
出版:更新:

6月18日,社交媒體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發表加密貨幣「Libra」白皮書,引起全球關注。Libra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型加密貨幣,朱克伯格希望通過Libra打造一套簡單、無國界的貨幣體系,建立一個為全球數十億人服務的新金融生態。

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發表加密貨幣「Libra」白皮書。(視覺中國)

在Facebook的設想中,Libra是一種與法定貨幣掛鈎的「穩定幣」(stablecoin),將由Facebook聯合Uber、eBay、Paypal、VISA等十多間商業巨頭成立的協會發行。Facebook每發行一枚Libra,就要以一定匯率向協會銀行存入等值的美元或其他幣種貨幣作為信用背書。未來Libra將成為一個開放的、可交互的金融服務生態系統,並將極大地降低互聯網時代的交易障礙和支付成本。

掛鈎法定貨幣 價格相對穩定

從白皮書內容來看,Libra與比特幣(bitcoin)都建基於區塊鏈技術,但兩者只是形式上相似,在設計結構和運作模式上有諸多不同。更重要的是,Libra有一個強大的「信用」基礎,比特幣則完全沒有,其所謂的基礎只是「信任」基礎,即基於人們「相信」比特幣的概念,背後其實沒有任何實質支撐。

Libra在設計之初就與各國法定貨幣體系掛鈎,因此不需像比特幣一樣通過「挖礦」獲得,而是需要由法定貨幣根據當時的匯率購買。購買Libra的資金將進入儲備金,隨着用戶對Libra需求的增加,儲備也相應增加。因此,Libra不會被憑空創造,其價值將由儲備金背書。

在Facebook的設想中,Libra是一種與法定貨幣掛鈎的「穩定幣」(stablecoin)。(視覺中國)

對比之下,比特幣雖然有「開採」成本,但本身並沒有內在價值,其價格因而取決於投資者風險偏好引發的供需變化。當市場狂熱氣氛高漲時,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需求超出供應,貨幣價格便會上漲;當市場狂熱氣氛消退,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供給過剩,貨幣價格便會隨之下跌。

今次Facebook高調進軍加密貨幣領域,引發了加密貨幣市場的「狂歡」。在一周內,比特幣的價格從不足9000美元一路上漲至近14000美元,其市值也從約1600億美元飆升至2280億美元。這輪比特幣的價格暴漲就是由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引發的,甚至可以說其實是借了Libra的光,讓不明所以的炒家誤以為走入殿堂,借勢推高了一把。

在比特幣不算長的歷史中,其價格經歷了多輪暴漲暴跌。從2016年中後期到2017年底,在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亞洲投資者大量湧入等因素共同影響下,比特幣價格從約1000美元反覆飆升至近20000美元。然而,比特幣的應用場景畢竟有限,交易需求遠低於投機需求,隨着比特幣供給不斷增加、投資者的狂熱情緒退卻,以及各國政府相繼出台限制虛擬貨幣的政策,比特幣價格在2018年從巔峰跌落至4000美元左右。

傳統價值投資者一向不認可毫無內在價值可言的比特幣。在5月召開的巴郡(Berkshire Hathaway)股東大會上,價值投資者的代表「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加密貨幣是一種賭博設備,且與很多欺詐行為有關。」他認為,比特幣自身並不產生價值,「就像貝殼一樣,對我而言算不上是一種投資。」

傳統價值投資者一向不認可毫無內在價值可言的比特幣。(視覺中國)

Facebook推出的Libra旨在賦予加密貨幣內在價值,與比特幣相比,擁有儲備資產背書的Libra價格相對穩定,因此能更好地提供定價、交易、轉帳等服務。雖然人類的投機行為不會消失,但Libra為加密貨幣提供了另一種發展途徑。

「去中心化」是加密貨幣誕生後最具代表性的特點之一。由於加密貨幣的網絡呈分散式結構,其記帳體系由所有用戶完成,且沒有中央銀行,因此去中心化的結構成為保證加密貨幣匿名和安全性的基礎。然而,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分散式的節點驗證結構不同,Libra的許可節點驗證由Libra協會完成。

去中心化下暗藏新中心 ,迎合監管難獲認可

也就是說,Libra的交易過程雖然擺脫了傳統金融模式裏的銀行節點,也不受傳統貨幣發行主權國家央行的束縛,使其達到「去中心化」的目的,並成為無主權貨幣,但Facebook成立的Libra協會成為了隱形的新中心。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雲端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所長何寶巨集曾一針見血地向《香港01》記者表示:「任何高喊去中心化的,都想成為新的中心。」

除此之外,比特幣整個交易被認為是匿名的,資金轉移難以被監管和限制。這一屬性使得暗網交易者將比特幣作為通用貨幣,以達到躲避監管的目的。在這方面,Libra顯得「求生欲很強」,Facebook在白皮書中批評一些加密貨幣「破壞現有系統」、「嘗試繞過監管」,並呼籲加密貨幣項目應該與金融監管機構有更多合作。

比特幣整個交易被認為是匿名的,資金轉移難以被監管和限制。(視覺中國)

Facebook在白皮書中十分強調Libra的合法性,並表示會主動配合監管部門監管避稅、洗錢等行為。在技術層面,擁有「隱性中心」的Libra採用簡化單一的機構,所有交易只能由中央授權節點發起,並產生永久記錄,交易的時間、地點、方式等所有資訊都無法藏匿,便於監管和追蹤。

但各國央行對這個新生事物似乎並不感冒,多數持謹慎觀望態度。俄羅斯國家杜馬金融市場委員會主席阿克薩科夫(Anatoly Aksakov)便公開宣布,Libra不會在俄羅斯合法化。

與此同時,Libra的出現雖然獲得了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默認,但卻受到三國央行的「特別關注」。英倫銀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認為,「它必須是安全的。英格蘭銀行、美聯儲,以及所有主要的全球中央銀行和監管者,都應該直接對其進行監管。」法國央行行長德加洛(Francois Galhau)則表示,法國將成立一個七國集團(G7)「穩定幣」項目特別工作組,監管包括Libra在內的加密貨幣。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認為,Libra不是由主權國家進行發行,故不符合金融學對貨幣的定義,可以說是加密貨幣或虛擬貨幣,但不是法定貨幣。Libra確實更接近於證券或憑證,和其他市面流行的各種代幣和憑證有一致性,可能更適合由證券部門進行監管。然而,目前各國都沒有監管這種新型加密貨幣的範例。

奪金融話語權,開啟「互聯網3.0」?

對於Facebook來說,依賴廣告變現的商業模式已發展至極限,需要新的發展方向。鑑於Facebook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數億的用戶群體,移動支付這個互聯網時代發展最快的領域便成為突破業務的重點方向。諮詢公司凱捷(Camgemini)預計,包含移動支付在內的全球無現金支付交易次數在2018年至2021年間將由5980億次增長到8760億次。

對於Facebook來說,依賴廣告變現的商業模式已發展至極限,需要新的發展方向。(視覺中國)

資料顯示,Facebook的大本營美國目前仍然是無現金交易數量最大的國家,交易次數約佔全球的30%。然而,美國的無現金交易主要通過傳統的信用卡、借記卡、支票、信用轉帳等方式進行,移動支付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中國。截至去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超過277萬億元人民幣,市場規模約為美國的80倍。面對移動支付領域龐大的藍海市場,Facebook顯然希望借助Libra取得一番作為。

作為全球覆蓋範圍最廣的社交平台,Facebook向全球推廣Libra時有先天的客戶群體優勢。此外,Facebook用戶所在地的移動支付發展狀況差異巨大,因此更容易被能夠降低支付障礙和成本的新型加密貨幣吸引。由於Libra協會已經獲得29間支付機構、持卡機構和實物商家的加盟,Facebook牽頭打造的Libra將會成為一種「超級商圈幣」,這種擁有廣泛應用商圈的新型加密貨幣,將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和使用。

儘管移動支付市場仍有很大空間,但Libra最終能否成行,還需看各個主權國家監管機構的眼色。目前來看,Libra向監管機構作出的妥協和讓步並未獲得足夠的認可。中國網絡巨頭騰訊創辦人馬化騰便表示,虛擬貨幣的技術都很成熟,就看監管是否允許。

美國移動支付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中國。(視覺中國)

現階段而言,承擔Facebook轉型顯然是Libra更現實的目的。儘管前途未卜,它依然具有啟發意義。正如中國企業家王小川所說,「Libra計劃開啟了『互聯網3.0』,通過這個項目,Facebook和參與聯盟的組織可以獲得未來的金融話語權與收益。在這個新生態中,中國移動支付和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缺乏想像力,如果不能革自己的命,就會被他人革命。」

上文刊載於第169期《香港01》周報(2019年7月2日)的《藉Libra進軍金融 Facebook會否引發加密貨幣變革》。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