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曱甴好想變蝴蝶》:不想變成蝴蝶的,都不是好曱甴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生命是慾望,慾望是自我創造的動力。人有「缺」,有「缺」才有行動,就是要令自己的存在更加充實。瓊丹當然會感到無比歡欣,或許結局是否變成蝴蝶都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他在荒謬的世界中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試想像:鬧鐘響了,你睡眼惺忪地從床上爬了起來,在廁所準備洗臉。當你照一下鏡子,那張五官精緻的臉龐不見了。你變成一隻蟲子。

 

這是卡夫卡小說《變形記》裡最久負盛名的情節。人怎麼會變成一隻蟲子?這本是個荒謬的問題,但當我們生活在荒謬的現實,為荒謬書寫一個令人心安理得的答案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或因如此《變形記》在每一個時代都能引發久不停息的共鳴。比如在我們身處的香港——一個現代文明大都市,年輕人卻面對著買不起一吋廁所地磚的荒謬,老年人面對著退休後身無分文的荒謬,父母面對著教育制度斗轉星移的荒謬,年幼的學童也在經歷著TSA還是AST的荒謬。生活的荒謬不會比一個推銷員突然變成甲蟲遜色半分。也許卡夫卡只得一個,但荒謬的故事卻還有其他方法說下去。

 

反過來想,身處荒謬的時候, 或正是反思人生的時候。我是誰?我為什麼生活在這裡?我為什麼每天要朝九晚六地工作?我快樂嗎?我的人生圓滿了嗎?人生的價值始於思考,但只有在足夠荒謬的生活之中,我們才能警惕起來,動用反思和批判的腦神經來說服自己繼續生活。

 

何卓敏的新書《後現代變形記》,似乎就是在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反思荒謬。上班族瓊丹搖身一變成為了曱甴,但這只小強卻又不甘被踩死的命運,於是通過在圖書館閱讀哲學、文學和欣賞藝術來思考「存在」的意義。我們可以說這是一隻有思想、有個性的小強。他有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就是變成蝴蝶。閱讀此書的過程,令人想起何卓敏的第一本書《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同樣也是讓時間和空間快速地流動,讓不同的哲學家和藝術家交叉時空對談哲理、美感和人生,甚至略帶荒謬地假想一場蘇格拉底的當代藝術之旅。她把時空和地理交錯的主題帶進《後現代變形記》之中,主人公瓊丹進入的圖書館似乎也是一片荒謬的土壤,不僅是高科技運作,還能與觀者展開心靈對話,為觀者呈現其心中想讀的書與畫,像參訪現代藝術館——掃描藝術品旁的QR Code即有語音和文字介紹陳設和歷史。

何卓敏的新書《後現代變形記》。(資料圖片)

 

當然,作為一個資深的藝術和哲學愛好者,何卓敏從未忘記把那些經典的名字放在瓊丹所閱覽的書架上,譬如歌德和《浮士德》、但丁和《神曲》、尼采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叔本華和《作為意志及表像的世界》以及貝克特和《等待果陀》、卡繆和《異鄉人》。還有波提切利、梵高、蒙克、達利、安迪華荷等等藝術家赫赫有名的畫作。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在於他們總會釋放無限的詮釋空間,令人每逢翻閱總會有一番新的感悟。正如瓊丹津津有味地閱讀大師們的作品時,其實也正是為那些熟悉的名字尋找一條新的蛻變之路:

 

「經過這獨特的歷程牠清楚明白「人是『欠缺』的存在」。牠記得卡夫卡《變形記》主角葛雷戈有「缺」最後以死亡為他的「缺」花上句號賈科梅蒂《行走的人生》有「缺」選擇以木然的沈默回應世界瑪格利特作品有「缺」展現出一種強烈空洞的孤獨感培根以暴力表現他內心的「缺」卡繆《異鄉人》莫梭以感情麻痺來面對「缺」薛西弗斯為苦難的「缺」找出路達利以超現實的百變來抵銷他的「缺」安迪華荷為「缺」找到慾望的方向而芭芭拉克魯格「我買故我在」嘲諷消費主義存在的「缺」等等⋯⋯」


 

曱甴欠缺的是什麼?是一些進化成蝴蝶的特有基因嗎?抑或瓊丹在第二天照鏡子的時候已經拍拍翅膀變成了鳳尾蝶?這些問題的答案,永遠深埋在繁瑣的日常生活中,等待著我們去發現,也唯有在我們意識到這些問題之後,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身處的荒謬。那麼,之後又該何去何從呢?卡繆曾經講過一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薛西弗斯日復一日地將大石頭推上山頂,但每逢達至山頂時石頭又會滾下山腳,如斯循環。西西弗斯卻是快樂的,因為他接受荒謬的同時,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創造新的價值。

人類處於不得不提出存在的意義這問題的衝動,與給出充足答案的不可能之間的吊詭境況,卡繆就稱之為荒謬。人就是站在如此的絕境,思考我為甚麼不自殺的理由。(鏈接)

 

生命是慾望,慾望是自我創造的動力。人有「缺」,有「缺」才有行動,就是要令自己的存在更加充實。瓊丹當然會感到無比歡欣,或許結局是否變成蝴蝶都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他在荒謬的世界中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何卓敏似乎總是在帶領著我們思考一個經久不息的哲學問題:「認識自己」。認識你是一隻曱甴,認識你是一隻蝴蝶,認識那座荒謬但又豐富的圖書館,認識你的命運,認識需要由你創造的存在價值。很多人都會覺得作者過份偏愛卡夫卡,所以用了近乎一樣的書名來向這位奧地利作家致敬,但我們不妨再聯想到一個同樣耳熟能詳的成語「莊周夢蝶」,是做夢抑或現實?是蝴蝶抑或曱甴?其實並不是一早註定的。正如作者在作品裡留下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讓我們在看完全書後,慢慢在餘韻中品味答案:

 

瓊丹、曱甴、超人、蝴蝶⋯⋯她都已經尋找過了一切皆了然於心還是回家的路最踏實。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01philosubmit@gmail.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01哲學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