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68電影中的社運殘影 | 9月28日 01哲學 香港中文大學專場講座

撰文:黎子元
出版:更新:

 

若松孝二《天使的恍惚》 | 炸彈與性之狂喜標誌日本六〇年代左翼社運的失敗

大島渚《東京戰爭戰後秘史》 | 左翼社運失敗後基進年青人隱秘的內心風景

尚盧·高達《一切安好》 | 68後的法國,連基進左翼思想家也在市場內折價叫賣新書

 

 

本次講座討論的是與社會運動有關的問題,但請允許先以愛情做個譬喻。

 

愛情讓戀人的世界煥然一新。戀人作為愛情主體,將自身投入信仰般的熾熱情感,體會到無時無刻不在創造與躍升的激情。然而,熱戀之後,那份幹勁與樂觀轉瞬即逝,主體甚至從無力陷入憂傷與抑鬱。面對同一個人,如今竟連多一秒也不願與之相處。這種不可逆反的轉換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倘若以愛情為比照反觀社會運動,其中的政治主體是否也有類似愛情主體經驗過的運作軌跡?社會運動之後,曾經的參與者/理念分有者經歷轉變,眼中所見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2018年恰逢法國68「五月風暴」五十週年。這場社會運動被一個世代的法國哲學家(他們被稱為68世代)視為具有歷史分期意義的「事件」,重新規劃了他們的哲學事業與人生際遇。然而較少被提及的是,在歐洲法國68之外,亞洲也有日本68「東大紛爭」——學生自夏季封鎖大學校園至來年年初被警視廳機動部隊強行解除——同樣是一個扭轉了隨後日本社會發展朝向的「事件」。重大的社會事件如同一次極高強度的刺激,待到刺激已然終止,卻在人們眼前留下怎樣的堅持駐留的殘影?

 

本次講座以「後68電影中的社運殘影」為題,揀選法國及日本68社會運動之後、七〇年代初期製作的三部電影作品:若松孝二《天使的恍惚》(1972)、大島渚《東京戰爭戰後秘史》(1970)、尚盧·高達《一切安好》(1972),不僅由於它們都將性與政治緊密結合起來討論,更因為這三部具有獨立品格的電影恰好分別呈現出「刺激影像」、「殘留影像」與「復原影像」。據此,我們可以考察政治主體在社會運動後經歷的一種不可逆反的轉換——恰恰構成法國哲學家巴迪歐「真理主體」的反面。主體無論是邁向真理還是復原如故,這些微妙的轉換正是作為歷史事實的「意識的歷史性」,即本次講座嘗試開啟的當代哲學論域。

 

 

關鍵詞

殘影 | Afterimage

刺激終止後持存的影像

後68 | Post 68

作為分期事件的法國68與日本68

意識歷史性 | Historicity of consciousness

意識的微妙轉換作為歷史事實

 

參考書目

Alain Badiou. Logics of Worlds: Being and Event II. Trans. Alberto Toscano. London; New York: Continuum, 2009.

Gilles Deleuze. The Logic of Sense. Trans. Mark Lester with Charles Stivale. Ed. Constantin V. Bounda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0.

安藤史將,《新左運動與公民社會:日本六○年代的思想之路》,譯者:林彥瑜,2018年左岸文化出版。

 

9月28日講座海報

01哲學 X MAICS 合辦講座

講座主題 | 後68電影中的社運殘影

時間 | 9月28日 (週五) 3:30-5:30pm

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利黃瑤璧樓 Esther Lee Building LT2

主持 | 張歷君,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助理教授,文化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執行主任

講者 | 黎子元,01哲學主編,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哲學博士

點擊查看講者文章總編集

立即報名 

*MAICS 為 MA in Intercultural Studies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文化研究文學碩士課程

點擊查看講者對若松孝二一九六〇年代末至一九七〇年代初政治電影的賞析文章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