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如何作為理解世界的方法

撰文:釋仁
出版:更新:

任何一個思想發展了一段時間後,都會變得僵化,以強調積極革新著稱的馬克思主義似乎也不例外。著名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盧卡奇(György Lukács)在《歷史和階級意識》(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一書中,提出了「甚麼是正統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他指出馬克思主義並不在於固守馬克思提出的一些具體的結論,而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

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資本主義下的物化社會

辯證唯物主義強調把社會理解為一個總體性的範疇,總體之於部分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停留於對某個個別的社會範疇,如經濟、法律進行純粹學術的考察。如果只停留在經濟等的範疇,馬克思主義注定會脫離了歷史發展的總體脈胳,成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幫凶。盧卡奇之所以得出這個思想,很大程度歸功於另一位馬克思主義的先驅──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

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

與大多數馬克思主義者相比,盧森堡可能不為大多數人熟識。盧森堡出生於1871年3月5日,她在年輕時已經熱衷於研究馬克思的著作,而且身體力行地投入進無產階級的革命浪潮中。1919年,盧森堡和另一位馬克思主義李卜克內西(Karl Liebknecht)遭到由退伍軍人所組成的右翼軍隊逮捕,經過一輪嚴刑拷打,最後遭到殺害。由於盧森堡生前曾與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修正主義者論戰,因此她死後遭到黨內口誅筆伐。加上史太林在1925年,曾把她的思想和自己的政敵托洛茨基(Leon Trotsky)的「不斷革命論」思想連結起來,因此史太林對盧森堡作出了猛烈的抨擊。遠在德國的共產主義領袖亦響應史太林,指出盧森堡與列寧之間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盧森堡的思想都是錯誤的。因此,在以蘇聯領導下的共產主義陣營內,盧森堡的形象長時間以來都極不討好。

不過盧森堡的思想並未就此遭到忽視,包括盧卡奇在內的不少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都肯定盧森堡的思想貢獻。她主張在馬克思主義中「最有價值的唯物主義辯證法歷史觀,表現成一種研究方法」。換言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絕不可以固守教條,而是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盧森堡希望人們把社會視作一個不斷變化的總體,正如資本主義本身,就是一個內含矛盾的總體,正因為內部發生矛盾,社會作為一個總體才有變革的動力,在這個總體之內的每個個別範疇,都要在總體變革這個大框架下才可以理解。

Klaus Gietinger 所著的《羅莎・盧森堡之遇害》(The Murder of Rosa Luxemburg),詳細考究盧森堡被殺一事的經過

只有把社會理解為一個總體,才能抓住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宗旨。以上提過,如果人們撇開社會的總體發展,孤立地考察個別範疇,只會淪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幫凶,亦不能理解個別範疇出現的歷史意義。在盧森堡看來,如果人們不以總體性的方法研究資本主義,只是靜止地研究資本累積,就只會把資本累積當作一個純粹的經濟學課題。又假若人們只是孤立地考察帝國主義,不把帝國主義置於資本主義總體發展的框架下考察,就只會把帝國主義視作純粹的政治問題和歷史事件,不會懂得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只要資本主義一息尚存,它就會製造一個又一個帝國主義怪物。人們需要以總體框架作為審視諸多個別範疇的背景,才能把握到諸多範疇並不是相互分離,彼此不相干,而是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們的出現、結合和運動始終體現著資本主義總體發展的必然性。

把社會作為一個總體性發展來把握,了解總體發展的必然性,才能夠促使無產階級自覺地投身革命。因為無產階級已經明白歷史的最終走向使他們必然會以勝利收場。

《盧森堡全集》(Complete Works of Rosa Luxemburg)

盧森堡的思想影響了不少西方馬克思主義,盧卡奇、柯爾施、葛蘭西無一不受到她的影響。通過盧森堡,盧卡奇得以重新發現總體性的重要性、柯爾施更把盧森堡和列寧視為在第二國際時期中反教條的重要思想家。盧卡奇認為只有通過盧森堡的理論著作,人們才能夠達到真正革命的、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不管盧卡奇對盧森堡的讚譽是否過分抬高,但至少可以提醒人們有必要穿過重重歷史迷霧、繞過層層政治抹黑,重新認識盧森堡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世界。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