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關鍵詞100》:「後現代主義」藝術與建築冒起的年代

撰文:麥田出版
出版:更新:

【01哲學編按】「現代」終結了嗎?終結了嗎?「後現代」(postmodernity)與「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又是什麼?這些問題至今仍然在哲學界中受爭論。「後現代主義」於國際與日本的建築界與藝術界,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展與衰落的?本文可以充當一份索引,為我們簡要勾勒出其歷史。
文章摘自暮澤剛巳《當代藝術關鍵詞100》「後現代/後現代主義」一節。

095後現代/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是「近代後期」、「近代以後」之意,後現代主義就是批判近代後期的思想、近代政治、社會、文化等各種現象,以及歷史,以便設法加以克服的思想或潮流的總稱。後現代通常是包含近代批判、現代主義批判等因應時代區分的思潮,後現代主義則主要是指一九八○年代流行的理念、風格或潮流。總而言之,兩者都是為了打破陳規舊套,這些陳規舊套就是本來指涉最新思潮或潮流的現代或現代主義。這種觀點的逆轉和一九六○、七○年代的時代狀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延伸閱讀——兩種「後現代性」 | 黎子元

後現代一詞的歷史可追溯到一九六○年代以前。一九六○年代,部分文學評論家是使用它來指稱前衛性文學作品。不過,今日大眾所稱的後現代的這項思想,實際形成於一九六八年的巴黎五月風暴。巴黎五月風暴起因於越戰和布拉格之春,並導致全球各地興起學生運動,此外雖然本來是以政治目的為主,但卻產生在意識上希望打倒老舊價值觀的副產物,出現許多實驗性的思考。

未完的五月風暴:在巴黎之外,在1968年之後|克里斯汀・羅斯

例如李歐塔認為,應該是實現人類幸福和解放的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卻成了龐大的壓制裝置,他將這種現實狀況定位為「現代」,而將期望跳脫這種舊型態現實的思想,稱為「後現代」。與這種想法根本的思想,獲得德勒茲和瓜塔里、德希達等人的認同,不久就成為法國現代思想的一大潮流,甚至影響一九八○年代初期日本的新學院主義,淺田彰、中澤新一等年輕評論家的言論,成為這項潮流的舵手;這時根源於馬克思主義的社會評論性退潮,變質成為迎合時代的消費社會、先端風格的高度資本主義性格。

李歐塔:敘事的合法性,是知識的第一問題

另一方面,成為最尖端文化潮流的後現代主義,最早是出現在建築領域。一九七七年,查爾斯.詹克斯出版《後現代主義建築語言》。書中批判柯比意、密斯.凡德羅等人的國際風格中,具有典型現代主義建築的功能主義,提倡強調裝飾性和象徵性的新建築的必要性。同年竣工的龐畢度文化中心似乎就是呼應這項需求。之後,一九八○年代,查理士.摩爾、邁可.格雷夫、磯崎新等人的作品,也顯現這種傾向,甚至於丹下健三、菲利普.強生等已經具有地位的現代主義巨匠,都積極採用這種創意。

這種風格也出現在設計領域,阿基米亞工作室、孟菲斯等義大利設計團體的活動備受矚目。尤其是孟菲斯核心人物的艾托爾.索特薩斯,作品中的鮮豔色彩和形態,都可見典型的後現代主義。

藝術領域中,新表現主義的粗獷筆調,以及運用消費社會印象而成立的擬態主義,也都可看見後現代主義的顯著影響。日本方面,森村泰昌、宮島達男等人的作品,最早出現這種傾向。

《當代藝術關鍵詞100》:日本文化對抗全球化的藝術解讀

一九八○年代中期,眾人對後現代主義的關注達到顛峰,只要是新穎的表現就冠上後現代主義的標籤,出現了濫用的傾向。因此,美蘇冷戰結構瓦解、轉變成為文化多元社會的一九九○年代以後,後現代主義的風格急速陳腐化。雖然以風格來說,後現代主義已經式微,不過後現代主義的近代批評手法依然深具效用,重要的想法仍然持續獲得引用。

《當代藝術關鍵詞100(二版)》

作者|暮澤剛巳
譯者|蔡青雯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本書內容獲「麥田出版」授權轉載。】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