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題】夫婦輪流辭職照顧自閉兒 玩樂教導敞開緊閉心扉

撰文:梁蔚澄
出版:更新:

一個精靈可愛的男孩騎着單車,爸爸則在旁陪跑,他們在公園停下來,走到媽媽的身旁抹汗歇息。天氣有點熱,成人也汗流浹背,小朋友扭計也是正常,但Jonathan對着爸媽嚷着說要冰水、去有冷氣的地方好嗎?我問他:「姐姐給你冰水好嗎?」他轉身看着我的雙眼說:「好啊!我要冰凍的!」

六歲半的Jonathan懂得看着別人雙眼,懂得回應對方、請求爸媽的允許才行動,與一般小孩無異,卻於兩歲時被斷定具有明顯的自閉徵狀。自閉症兒童一般也是獨斷獨行,喃喃自語及有社交障礙等問題,如今他卻自在地表達想法及與別人溝通,原來是因為媽媽及爸爸兩人輪流辭職,全力照顧他走上正常軌道。此番成果,得來不易。

他們盡量於周六、日與仔仔一同出外遊玩,享受天倫樂之餘,亦讓他與不同的小朋友接觸。(龔慧攝)
(龔慧攝)

媽媽吳純甄(Dr. Yan)經歷17年教學生涯,初出茅廬時已接觸自閉症小朋友,得知政府的支援並不足以幫助他們,於是創立樂樂王國教育學院,希望讓更多家長及教師了解患上自閉症及提供協助的方法。可是,當仔仔6個月大時,她便發現孩子好像有自閉傾向,如他缺少眼神接觸、喜歡看着轉動的東西。他們一直觀察仔仔的情況,直至幼稚園老師說,他在遊戲時間,興趣比較狹隘,同學在花園玩耍,他便會跑去看日曆,呆望很久,甚至對老師說出九角形、十角形的中英語名稱。我說或許是仔仔想分享自己學懂的事情而已,但Dr. Yan說:「但他卻像播帶、鸚鵡學舌一樣,並不是在與別人溝通,而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自言自語。」

這個協助兒子改善偏執想法的遊戲地圖是由媽媽親手繪製。(龔慧攝)

自製小遊戲 改善孩子偏執性格

自閉症是腦部發展出現問題,大多影響了孩子的語言、溝通及社交技巧,而成因亦未有一個既定的說法,可能是先天、遺傳,可能是後天腦部某些機能發展異常等。一般而言,在孩子約18個月時已可有明顯的症狀,如沒有眼神接觸、出現刻板的行為等,便可前往衛生署母嬰健康院或兒科醫生作評估。

當孩子診斷為患上自閉症時,她與丈夫決定輪流辭職,把握6歲前的治療黃金期,全天候陪伴孩子成長。自閉症的孩子興趣狹窄,因此Dr.Yan會與仔仔玩不同的遊戲,如積木、煮飯仔、角色扮演等,從中引導他利用不同的字詞表達自己的想法,令緊閉的心扉慢慢打開。她亦會自製小遊戲,改善仔仔偏執性格,例如她曾在麻雀紙上畫出居住的地圖,叫仔仔看着地圖後,用玩具車指出今天回家的路,當仔仔完成任務後,便叫他在畫紙上嘗試在一個起點,用另一個路徑回家。她說這對一般的小孩來說是簡單的任務,但自閉症的兒童會比較固執,只認定一個方法,因此他或許會感到不習慣、不舒服。在遊戲中,讓他們明白玩法不只一種,是有助改善孩子偏執性格。

到了周末、日,他們亦會帶兒子外出玩樂,遠足、露營、沙灘玩水都是她們的家庭樂,她們希望在接觸大自然時,亦讓孩子在遊玩中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增加接觸的機會,從而學會與別人溝通。

兩者都是媽媽親手製作的小遊戲,左為認字遊戲,右是媽媽希望兒子可像毛毛蟲一樣,經過磨練及成長,最後變成美麗的蝴蝶。(龔慧攝)

戒吃麩質及醃製食物

Dr.Yan除了是導師及媽媽的身份外,亦是加拿大註冊自然醫學博士。她說除了在遊戲中教育仔仔,改善溝通、社交等障礙外,自然醫學也是重要的一環,只要雙管齊下便令孩子在不需要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情況下,亦能慢慢改善自閉的情況。確實,以現今的科技而言,自閉症是無藥可治,她說:「其實藥物只針對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這些藥物會令他們呆濟、沒有胃口、想嘔、頭痛等。」

(龔慧攝)

以自然醫學來幫助仔仔渡過病症的幽谷,她以營養食療為例子說明,她認為知道什麼食物對小朋友會有怎樣的影響是十分重要。自閉症小朋友的專注力較低,她說一些食物,如麩質(Gluten)會令小朋友腸道敏感,從而影響小朋友的情緒,專注力亦會變差;醃製食物內含過多的鈉,會使孩子頻頻去洗手間,從而影響小朋友的情緒和專注力。

即使到現在,仔仔於9月可以入讀正常小學,兩夫婦亦各有工作,但Dr.Yan在仔仔上學前會與他玩耍,星期六、日亦不會工作,盡量爭取相處時間。如今她沒有絲毫鬆懈,仍然花很多時間與孩子玩樂,因為她珍惜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時間。

(龔慧攝)

自閉症徵狀

父母可於孩子18個月時觀察孩子的情況,兩歲時可接受評估,若不處理病症可持續至成年。自閉症的主要徵狀如下:

1. 缺乏眼神接觸,甚少身體語言,如面部表情、社交手勢等。

2. 語言發展遲緩、缺乏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3. 興趣較偏狹,如喜歡看及玩轉動的東西。

4. 固執及堅持使用特定的程序或模式做事,拒絕接受改變。